半夏有哪些藥用價值
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 最早載于《神農本草經》。 其性溫, 味辛, 有毒, 歸脾、胃、肺經。 在我國歷史上, 善用半夏者, 當推醫聖張仲景。 在他所著的《傷寒論》、《金匱要略》兩書方劑中, 運用半夏的方子有47首, 以半夏為君或命名者21首。 概括起來, 半夏的功效主要有降逆止嘔、化痰蠲飲、消痞散結、健脾益胃、通絡止痛, 臨床應用十分廣泛。
在哈爾濱市舉辦的中國醫學會應用藥理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會議上, 有專家報告了半夏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 指出半夏在臨床中可應用於鎮咳、抗潰瘍、抗腫瘤、抗早孕、抗心律失常、鎮靜催眠、解毒抗炎及一過性降壓,
鎮咳祛痰 半夏鎮咳效果與西藥可待因相似, 其機理初步認為是生物鹼抑制咳嗽中樞所致。 動物實驗證明, 生半夏、姜半夏的煎劑灌服, 可明顯抑制因電刺激喉上神經引起的咳嗽。 對犬和兔的藥理實驗也表明, 半夏燥濕化痰效果明顯, 且半夏貯存時間越長, 祛痰作用越強。
保護心臟 動物實驗顯示, 半夏能抗心律失常, 可拮抗心動過速及室性早搏。 半夏煎劑可降血脂, 有助於阻止或延緩高脂血症的形成。 從半夏揮發油分離出的茵香腦能促進骨髓中粒細胞成熟, 提前向周圍血液釋放, 可用於白細胞減少症。
抗擊腫瘤 研究表明, 半夏的炮製品總生物鹼可抑制慢性髓性白血病細胞。 從半夏中提取的多糖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 抑制腫瘤的發生和增殖。 進一步觀察表明, 半夏蛋白30%硫酸銨的沉澱部分, 有較強的促使腫瘤細胞凋亡的作用。
抑制炎症 半夏經乙醇提取的有效成分, 能拮抗蓖麻油和番瀉葉引起的實驗小鼠腹瀉。 半夏總生物鹼對多種炎症動物模型均有明顯的對抗效果。 這一機理與炎症因數前列腺素E2的產生和釋放受到抑制有關。
抗早孕 有研究人員從半夏中分離出半夏蛋白, 並發現半夏蛋白具有抗早孕活性。 給懷孕實驗小鼠皮下注射一定劑量的半夏蛋白製劑時, 半數小鼠發生流產,
有關專家提示, 儘管半夏神通廣大, 在防病治病中扮演著千變萬化的角色, 但在臨床應用中應儘量減少其毒性。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 生食0.1~1.8克即可引起中毒, 對口腔、喉頭、消化道黏膜均可引起強烈刺激, 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 多量則燒痛腫脹、不能發聲、流涎、嘔吐、全身麻木, 以及痙攣、呼吸困難等。
研究表明, 生半夏較長時間給藥, 會抑制實驗小鼠體重, 使其腎臟代謝負荷增加, 甚至引起死亡。 生半夏的水煎劑灌胃對妊娠母鼠及胚胎均有顯著毒性,
專家特別提示, 要高度重視對中藥不良反應的監測, 同時注重對半夏的科學炮製, 使其毒性大減或甚微。 臨床有生半夏和制半夏之分, 要求處方書寫半夏必須標明制半夏。 在應用生半夏時應先煎沸30分鐘為宜, 這樣才無口麻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