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身心的“亞健康”是什麼造成的(1)
一、學習壓力與少兒自殺
我國長期以來實行應試教育, 忽略了綜合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的培養, 其惡果已逐步顯露, 青少年的綜合素質 發展 與“減負”問題是社會轉型時期我國中小學教育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中小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已使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呈現出“亞健康”狀態。
(一)應試教育與壓力的超負荷造成少兒身心的“亞健康”
心理素質“亞健康”。 來自家庭、學校、同學的壓力, 使青少年形成單一的責任心理, 普遍認為只要學習好就一好百好, 其他都不重要。 壓力之下引發逆反心理、厭學心理等,
情感“亞健康”。 青少年時期本是充滿憧憬的“多夢時節”, 本應對生活充滿熱情、對世界充滿好奇。 但實際上很多人對諸多事情都很冷漠, 對他人和社會冷眼相向, 變成單面、冷面的人, 致使校園欺小淩弱現象孳生, 一些學生沉湎于電腦遊戲、卡通漫畫等虛幻世界。
思想“亞健康”。 青少年思想簡單化、表面化, 易被社會存在所左右。
行為“亞健康”。 表現為行為方式上的程式化。 幾點鐘起床、吃飯、做功課、聽 英語 等形成定式, 孩子的娛樂被學習所排斥, 時間長了容易產生行為上的偏激。
(二)“開學第一天”自殺現象
為何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會成為孩子的末日在這一天,
(三)教師壓力與少兒自殺
學校內教師向學生施壓也是造成少兒自殺的原因之一。 “請家長”成了少數教師的“殺手鐧”。
學校是教書育人之地, 教師是為人師表之人。 可是, 近些年來, 在聖潔的教育園地裡, 竟發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懲罰學生吞食糞便;強迫學生互打耳光;動手在學生臉上刺字;甚至剪斷幼兒的手指;對學生進行性侵害……這一切竟然是某些肩負著育人重任的教師所為, “園丁”成為摧殘甚至是扼殺“花朵”的兇手(雖然是極少數)。 對此, 人們不禁要問, 這些教師到底怎麼了這些令人切齒的行為之所以發生,
二、欺侮現象與少兒自殺
欺侮(bullying)是兒童青少年間尤其是中小學生之間經常發生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攻擊性行為。 欺侮對受欺侮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傷害性。 經常受欺侮通常會導致少年兒童情緒抑鬱、注意力分散、感到孤獨、翹課、學習成績下降和失眠, 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自殺[21], 而對欺侮者來講, 欺侮他人則可能會造成以後的暴力犯罪或行為失調。 欺小淩弱現象的大量存在, 是造成少兒自殺的原因之一。 一些受到欺侮(尤其是暴力欺侮)又孑然無助不堪忍受的孩子無力反抗,
三、自殺行為的低齡化與心理
少兒精神分裂症和抑鬱性疾病自殺率較高, 少兒自殺與抑鬱情緒、自卑等抑鬱症狀密切相關, 早在100年前, 佛洛德(S。 Freud)即已斷言, 各種神經症症狀幾乎無一例外地可以追溯至童年期的創傷經歷。
(二)兒童青少年在情感、人格、人性 教育 方面的缺陷
在情感教育的基礎上才談得上“塑造人格”, 心理和性格是構成人格的重要因素。 在當前的實際教育活動中, “人格”常常被忽略。 在現在的中小學裡, 一方面由於情感教育難以把握, 另一方面由於教學任務繁重, 加之它與 學習 成績又沒有明顯的直接關係, 許多教師並不在意。 而且, 目前 的學校教育是“大一統”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