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夏季要少喝冷飲 多喝生薑水護陽

盛夏殺到, 很多地方出現了40度高溫, 這個時侯躲在空調房裡, 美美地喝一杯冷飲, 真是爽到爆了。 但是專家卻提醒, 酷暑天氣雖然人體也陽氣最盛, 但出汗與暑濕卻使陽氣耗衰, 如果防暑降溫過度, 易損“脾陽”和“胃陽”, 內寒過甚而使神疲體倦、腹瀉胃痛來襲;長時間處於冷環境, 折損“衛表之陽”和“肺陽”, 還易招惹感冒, 甚至加大咳嗽、哮喘等疾病的冬天發作機會。 所以專家建議, 每晚喝杯生薑水, 或多煲點去濕補氣湯水, 可平衡護陽。

大問號:夏陽似火, 還需扶陽?

明明是夏日炎炎似火燒, 為什麼中醫治未病專家不認為是陽氣過盛, 反而建議扶陽?

專家認為, “陽氣者, 若天與日”, 全年氣溫最高的夏天, 當然陽氣最盛, 可謂天時處於“陽盛於外而虛於內”, 同時人體陽氣也最盛。 不過, 不可忽視的是, 為了順應天時, 人體腠理開泄, 暑氣逼使機體增加排汗量, 從而導致人體陽氣宣氣太過,

出現夏令陽氣匱乏。 以廣州氣候來說, 廣州夏季往往伴隨多雨, 空氣濕度大, 因而嶺南人夏季感濕邪而發病多。 中醫稱濕為陰邪, 好傷人體陽氣, 並好傷脾陽。

最容易被忽視的是生活方式的夏季損陽。 專家認為, 悶熱而暑濕的夏季, 消暑防溫當然是度夏之計, 不過, 千萬要注意不能過度, 否則招致內寒。 比如, 一到夏天, 人們就從早到晚躲在空調房裡, 天天西瓜做伴, 冷飲涼食不離口, 不僅人體的“衛表之陽”和“肺陽”受損, 易患夏令感冒, 而且咳嗽、哮喘時時發作, 到了秋冬季, 這些疾病的冬天發病機會還會增加。 寒食冷飲還極易損傷人體的“脾陽”和“胃陽”, 以致誘發胃痛、腹瀉。

因此, 中醫從治未病出發, 認為夏天人體陽氣最旺也最易損,

宜扶陽。

大危害:夏天失陽, 身體隱痛冷痛

雪糕、冷飲、冰鎮西瓜……熱浪襲來, 人們不由得貪食這些寒涼之物。 而且現代生活離不開空調, 上班族8小時歎空調, 下了班照樣離不開冷氣, 晚上沖了冷水澡, 再開著空調一夜安眠。

在中醫師看來, 本身夏天人體陽氣外發, 暑氣傷津, 容易出現身倦乏力、短氣懶言等一系列症狀;悶熱多雨下濕邪傷脾陽, 可能導致脾胃功能運化失調, 出現不愛進食、腹瀉、四肢不溫等症狀;如果飲食起居再一味貪涼, 防暑降溫過度, 更會導致內寒過甚, 陽氣更衰。

夏天失陽, 除了以上症狀外, 還會表現為身體有隱痛、冷痛。 “十病九痛, 有病就有痛, 有痛就有病。 ”韋芳寧說, 都市人多出現頸、背、腰痛, 多屬陽氣不足, 更需要扶陽。

如冷痛, 疼痛有冷感而喜暖, 常見於腰脊、脘腹及四肢關節等處, 臟腑、肢體失于溫煦而致。 隱痛, 頭部隱痛, 為陰血虧損;胸部隱痛, 為心氣虛弱;肋部隱痛, 為肝陰不足;胃脘部隱痛, 為胃陰不足, 或脾胃陽虛;隱痛見於牙齒, 為虛火上擾, 或氣血虧虛。

重痛, 則為濕重, 疼痛並有沉重之感, 常見於頭部、四肢、腰部以及全身。

小高招:每晚喝杯生薑水

夏天扶陽, 尤其適合虛寒體質者, 而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則不適合。 韋芳寧表示, 酷暑裡人體毛孔開放, 汗出不斷, 陽氣大泄, 衛外不固, 風寒之邪極易乘虛而入, 要從飲食起居上扶陽。 她特別提醒, 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最損陽氣, 建議吃姜平衡回來。 做法很簡單, 睡前切薑兩片, 可泡在水或紅茶中, 虛寒者可加入1~2個紅棗。 薑的選擇有生薑、乾薑, 前者可發汗, 後者可暖胃。

起居宜晚睡早起:這樣可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 中午暑熱最盛之時, 適當午睡既可避炎熱, 又可消除疲勞、補充體力。

運動宜短不宜長:夏季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 保持低運動量、短時間運動, 避免劇烈、高強度的運動。

洗澡宜熱不宜冷:夏天人體毛孔大張, 洗冷水澡容易導致寒氣入侵、喪失陽氣。 洗澡水的溫度以自我感覺合適為好, 不用太熱, 通常溫水即可。

搖扇入睡比空調好:搖扇不斷運動手臂、手腕, 促進血液迴圈,舒筋活絡,還可防止血壓突然升高,如使用的是檀香扇還可助眠。如果實在太熱,必須開空調睡覺,最佳溫度為25℃~27℃,設定關機時間,避免開整晚。注意蓋被,最好穿著睡衣避免著涼。

飲食宜祛濕:炎夏飲食最好多酸多甘,如酸味、鹹味的涼拌菜。消暑祛濕好的有冬瓜、節瓜、絲瓜、黃瓜。不建議夏天藥膳扶陽,還是多煲點五指毛桃(北芪)、土茯苓、扁豆,去濕補氣又開胃醒脾。

促進血液迴圈,舒筋活絡,還可防止血壓突然升高,如使用的是檀香扇還可助眠。如果實在太熱,必須開空調睡覺,最佳溫度為25℃~27℃,設定關機時間,避免開整晚。注意蓋被,最好穿著睡衣避免著涼。

飲食宜祛濕:炎夏飲食最好多酸多甘,如酸味、鹹味的涼拌菜。消暑祛濕好的有冬瓜、節瓜、絲瓜、黃瓜。不建議夏天藥膳扶陽,還是多煲點五指毛桃(北芪)、土茯苓、扁豆,去濕補氣又開胃醒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