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亞健康狀態人群應如何調整飲食(1)

據流行病學調查表明, 現代人約有50%處於“亞健康狀態”, 這些人常感歎自己活得很“累”, 並常常伴有食欲不振、頭痛、失眠、心緒不寧、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疲勞、健忘及性功能障礙等現象, 在醫院又檢查不出器質性病變。 長期處於這種狀態, 會使身體狀況走入低谷, 致使某些疾病陸續發生。
導致“亞健康狀態”的原因, 是現代生活中的環境污染、飲食結構不合理、嗜煙酗酒以及來自社會競爭的各方面壓力等原因, 其中飲食不合理是最常見的原因。 如有些人仍以傳統飲食習慣為主, 即機體攝入低蛋白、高熱量食物,
許多人不重視早餐, 甚至不吃早餐, 機體經常處於饑餓狀態, 致使大腦供氧不足, 影響腎上腺素、生長激素、甲狀腺素等內分泌激素的正常分泌, 嚴重者可產生情緒抑鬱、心慌乏力、視物模糊、低血糖、昏厥等症狀。
還有一些人由於長期的偏食嗜好, 而導致“亞健康狀態”。 因為人體在正常狀態下, 血液為弱鹼性, 但是, 血液中不論酸性過多還是鹼性過多, 都會引起身體不適, 主食的面米及副食中的肉、蛋類、白糖等食物, 食入過多都會導致酸性體質, 誘發“亞健康狀態”。
中醫學認為, 人體的陰陽平衡才是健康的標誌, 然而這種平衡是動態的平衡, 且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顯然要使之達到絕對的平衡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說“亞健康狀態”是客觀存在的,
於是, 祖國醫學有了調和陰陽、補偏救弊、促進陰陽平衡的治療原則。 在治療手段上則提出“藥以祛之, 食以隨之”的方法, 以食物扶助正氣, 並確立了“五穀為養, 五果為助, 五育為益, 五菜為充”的配膳原則, 還提出應做到酸、苦、甘、辛、鹹的“五味調和”, 不能偏食偏嗜, 這種使人體趨於健康的飲食結構具有科學性, 也是人們常說的“藥補不如食補”的道理所在。 選用食療是調整“亞健康狀態”的最佳方法。 因為許多天然食物營養全面、無毒副作用, 長期服食, 可達益氣、養血、扶正、健腦、強身、抗衰老的目的, 特別是對中醫認為的各種虛損症的調養更具有實用價值。 為此, 特向讀者介紹幾種有關“亞健康狀態”的飲食調理方法:
1.肺氣虛狀態有氣短、多汗、易感冒等表現,
此症者, 可長期食用百合、蜂蜜、白木耳、紅棗、桔、杏仁等食物。
2.脾陽虛狀態有便秘、腹脹、腸鳴、噯氣等表現, 此症者長期食用山藥、蓮子、百合、山楂、苡仁米、飴糖。
3.腎陽虛狀態有腰疼膝軟、畏寒肢冷、頭暈耳鳴、發須早白、性衰退等表現, 此症者長期食用羊肉、芝麻、胡桃、豆類及豆製品、堅果類食物。
4.肥胖疲勞狀態有許多身體過於肥胖者, 因體重過重不僅會使身體疲勞, 而且會造成心理疲勞。 此時應少吃澱粉類和糖類的食物, 宜長期食用蘿蔔、捲心菜、白菜、青椒、番茄、香菇等蔬菜和水果。
5.心煩意亂狀態有失眠、頭暈、心煩表現, 此症者宜長期食用養心安神的食品, 如煎服龍眼肉、酸棗仁、柏子仁等。
6.神經衰弱狀態有視力下降、記憶力減退、行動笨拙等表現,
此症者宜長期食用蓮子、龍眼肉、百合、大棗、糯米等煮粥食。 若是血虛及緊張引起的神經衰弱, 可吃桑葚, 也可配合熟地、白芍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