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推拿

艾灸如何排濕氣

目前祛除濕氣的方法有很多, 大體分為兩類, 一是配合醫生的診斷治療, 通過吃藥或是塗抹藥物緩解;二是非藥物的治療, 包括運動出汗法、蒸桑拿、食療法、艾灸法等、其中艾灸法是通過艾灸人體一些穴位達到排毒排濕氣的效果作用, 本文就簡單介紹下艾灸如何排濕氣。

我們都知道, 如今生活水準提高了, 許多人特別喜歡吃冷飲, 一天到晚吹冷氣。 很容易積累濕氣, 那麼濕氣重的人怎麼排濕?

濕氣重艾灸哪些穴位 濕氣重艾灸哪些穴位:

曲池穴

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 意為脈氣自四肢末端至此, 最為盛大, 猶如水流合入大海。 曲池穴具有祛除風濕, 調理氣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煩滿, 改善周邊血液迴圈。 取穴: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 手法:用艾條灸每天1次, 每次10分鐘。

合谷穴

合穀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 有“顏面合穀收”的說法, 當面部皮膚有紅血絲時,

可艾灸合穀穴, 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合穀穴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功能, 但體質較差者不宜給予強刺激, 孕婦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 拇指屈曲按下, 指尖所指處。 手法:艾灸距離穴位3-5釐米, 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紅即可, 10次為一療程。 每次艾灸10-15分鐘, 每天一次。

解溪穴

本穴為胃經地部經水的外散之處, 為胃經經水的輸配樞紐, 由本穴回流胃經的經水多少能最快地改變胃經的火熱性狀, 故而本穴屬火。 取穴:解溪穴位於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 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 對於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 手法: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 堅持一段時間, 能夠很好祛濕。

足三裡

足三裡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取穴:足三裡穴是位於外膝的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的位置。

手法:艾灸10-15分鐘即可, 需堅持一段時間, 很快可以看到祛濕的效果。

曲池穴

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 意為脈氣自四肢末端至此, 最為盛大, 猶如水流合入大海。 曲池穴具有祛除風濕, 調理氣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煩滿,

改善周邊血液迴圈。 取穴: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 手法:用艾條灸每天1次, 每次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