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怎麼辦
文章導讀
勤喂水也可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
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發展和恢復過程,
即使診斷明確、用藥及時,
也可能持續2~3 d 才能退熱,
有的病毒感染或較嚴重的細菌感染要持續5~7 d。
如果診斷明確,
除發熱外情況較好,
應遵照大夫醫囑按時給孩子吃藥或打針,
加強護理,
不要因為一時未退熱,
一天跑幾次或幾家醫院。
這樣不但孩子得不到休息,
造成治療紊亂,
影響疾病的恢復,
而且還可能使孩子再感染其他的疾病。
退熱藥和物理降溫法不能同時應用,
因為兩種方法的降溫機制截然不同。
使用退熱藥後,
患者表現為全身血管擴張,
毛孔張開,
出汗增加,
達到降溫目的。
應用物理降溫方法,
一般是由於冷的作用使局部血管收縮,
熱量經傳導散熱,
而達到降溫目的。
如果使用退熱藥後馬上又使用物理降溫,
就會使擴張的血管立即收縮,
汗毛孔關閉,
出汗停止。
退熱不但受到影響,
而且病兒會感到很不舒服。
一般是應先採用物理降溫的方法,
如體溫不降,
經1~2 h後,
再使用藥物退熱。
每年到了夏天的時候, 因為天氣多變, 而且氣溫炎熱, 很多人在戶外工作以後, 馬上進到有空調的室內, 巨大的一個溫差, 很容易引起我們感冒發燒。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常常把感冒與發燒聯繫在一起, 其實這也不是正確的, 但是感冒不一定會引起發燒, 發燒也不一定是由於感冒引起的。
其實引起發燒的原因很多有, 如細菌感染、機械的損傷都可以引起, 因此, 我們在處理發燒的時候, 既要瞭解是怎樣引起的, 還需要積極的處理發燒的症狀, 下面, 我們來瞭解一下發熱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發熱病兒的衣服不要穿得過多, 被子也不要蓋得過厚, 以免影響體熱散發。 發熱患兒在退熱過程中, 要大量出汗, 此時要用熱毛巾擦去胸、背、腋下及面額部的汗, 並及時更換內衣;注意補充營養物質和水分。 發熱時營養物質和水分的消耗增多, 而消化功能減退, 因此應該適當減少飲食, 吃一些富有營養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如牛奶、豆漿、米粥、麵條湯、餛飩、雞蛋等;儘量多喂水, 如果汁、糖水、白開水或清涼飲料等;多喝水不但有利於降溫, 而且有助於細菌毒素的排泄。 高熱時唾液分泌減少, 口腔黏膜乾燥, 適宜細菌生長繁殖, 會引起舌炎、口腔炎等, 因此要注意口腔衛生;可於飯前用溫水漱口, 幫助增加食欲, 飯後用鹽水漱口或刷牙。
以上就是在當我們遇到發燒的患者的時候的正確做法, 當然, 除了要積極處理發燒的症狀以外, 我們還需要及時瞭解引起發燒的原因, 配合治療, 不然, 發燒是很容易反復發作, 這樣對我們身體會有很不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