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24節氣之夏至要如何養生?

一是防暑邪。

中醫有言, 暑為陽邪, 其性升散, 容易耗氣傷津。 暑邪侵入人體, 導致腠理開而多汗。 汗出過多導致體液減少, 出現口渴引飲、唇幹口燥、大便幹結、尿黃心煩、悶亂等症。 這就是常說的中暑症狀。 二是防濕邪。 中醫有言, 濕為陰邪, 好傷人體陽氣, 尤其是脾陽。

如為濕邪所遏, 則可能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氣機不暢, 出現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溫等症狀。 在我國尤其是南方更應注意。 三是注意保護體內陽氣。 夏季人們貪涼, 但在乘涼時, 要特別注意蓋好腹部, 以防冷氣侵入內臟, 損傷人體陽氣。

另外, 也需注意避免長時間在冷氣設備環境下工作和生活, 否則易導致下肢酸痛、乏力、頭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腸病等症狀。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 人們需掌握哪些具體的健康養生方式呢?專家指出, 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面面俱到, 遵守科學原則, 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則。

首先要注意穿衣。

夏季服裝以輕、薄、柔軟為好。 衣料的透氣性、吸熱性愈好, 愈能有效地幫助人體散熱, 使人穿著舒適而涼爽。 而且夏天宜穿淺色服裝, 以避免吸熱。 在強烈的陽光下, 還要注意戴頂帽子。

其次, 重視飲食調養, 要補充足夠的人體必須營養成分, 這是養生的最重要一環。

一是要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內各種重要物質,

如激素、酶、抗體、血紅蛋白等的重要成分, 也是體內供熱的最重要的營養素, 可從魚、肉、蛋、奶和豆類中攝取;而夏季在補充維生素方面, 要比其它季節高一倍或一倍以上。

因為大劑量的維生素B1、B2、C乃至維生素A、E等, 對提高耐熱能力和體力有一定的作用。 二是要補充水和無機鹽。 水分的補充最好是少量、多次, 可使機體排汗減慢, 減少人體水分蒸發量。 而無機鹽, 可在早餐或晚餐時喝杯淡鹽水來補充;三是要多吃一些能夠清熱、利濕的食物。 清熱的食物宜在盛夏時吃, 如西瓜、苦瓜、鮮桃、烏梅、草莓、番茄、綠豆、黃瓜。

第三, 要注意睡眠。

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 早點起床, 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 經過一上午的學習和工作後,

可能有疲勞之感, 需要午休做適當的補償。 但飯後不要立即躺臥, 應稍活動一下, 以利飲食消化。 午睡時不要在有穿堂風經過的地方睡, 不要伏在桌子上睡, 以免壓迫胸部, 影響呼吸。

第四, 打造舒適的居室。

可將多餘的或暫時不用的傢俱搬掉, 使居市擁有較寬敞的空間。 每天將南北兩向的門窗打開, 呼吸對流而生的自然風, 可使居室滿屋生涼透爽。 另外可用淡綠、淺蘭、瓦灰、乳白等色彩裝飾牆面、天花板、窗簾、沙發套, 能讓人心理滋生舒適爽涼的感受。

第五, 進行適機的運動保健。

有條件的話可以多游泳或旅遊。 游泳既防暑又可健身, 而旅遊可消夏避暑, 也可舒緩心情, 在工作久壓或生活忙碌之後進行旅遊, 是盛夏時節非常好的健康解決之道。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 不少人也總結了自己一套獨特的養生之道, 這些方式基本同源同理。 只要人們能養成習慣, 每日堅持, 就自然能保持健康的身體與充沛的精力。 而大多數沒有健康養生習慣的人人也應主動去養成健康習慣, 除對自己的身體帶來好處外, 對自己的工作效率的提升、生活品質的提高, 以及自己的家人、親朋的高品質生活都將有良好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