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洗滌用品“好壞”全看標準與習慣

不同衣物宜選不同洗滌劑

市場上的洗滌用品五花八門。 環保專家指出, 消費者在洗滌衣物時, 應針對不同污垢、不同織物種類、洗滌方式、附加功能選用不同的洗滌劑。

除了可以根據衣物的特性來選擇外, 選購洗衣粉商品時, 還要注意標籤上標明執行什麼標準。 洗衣粉有國家推薦標準(標準號以GB開頭, 代表國標), 不執行國家推薦標準就將執行企業標準, 若企業標準低於國家推薦標準, 表明該產品品質不符合國家推薦標準, 品質低下, 專家建議消費者不要購買。

過期產品特效功能會失效

選購洗滌用品時還要注意保質期,

因洗衣粉(液)中所含表面活性劑、助洗劑(酶製劑、漂白劑除外)在儲存過程中不會因時間而變質, 因此過期也不影響使用, 甚至洗衣粉吸潮結塊也不影響使用。

但是, 有特效功能的添加劑, 如酶製劑, 隨其儲存時間延長而逐漸失活, 溫度越高失活越快。 不過, 即使酶製劑完全失效, 但其他成分仍有效, 因此仍有一定的去汙效果。

含過碳酸鈉、過硼酸鈉的漂白洗衣粉和含雙氧水或次氯酸鈉的漂白洗衣液, 如儲存條件不當,也會造成活性氧釋放失去漂白功能。 如果塑膠袋出現鼓包(因活性氧釋放)現象, 表明漂白劑可能失效,起不到漂白的作用。

漂洗衣物留點泡沫不要緊

洗衣服漂洗上幾遍仍會有一些泡沫殘留,

很多人認為此時的衣物還沒有清洗乾淨, 要把泡沫全部洗淨才行。

對此專家指出, 殘留少量泡沫是不要緊的, 在安全的範圍內。 在洗衣粉的用量大致合適的情況下, 全自動洗衣機設定的正常洗滌模式完全能夠將衣物漂洗乾淨, 如果是手洗, 徹底地漂洗兩三遍也就可以了。

此外, 專家還強調了洗衣時浸泡的重要性。 浸泡過程也是一個去汙的過程, 實踐表明, 浸泡是污垢向水溶液轉移的過程, 只浸泡不加任何機械力, 可看出水是髒的,表明浸泡是去汙需要的過程。

此外, 很多人習慣將髒衣服存放在洗衣機內, 洗衣時再放入水和洗衣粉。 這樣做會造成衣服上局部粘附洗衣粉多,濃度高,可能造成洗後衣服花白,色彩深淺不一。

建議洗滌衣物時, 先放入洗衣粉, 加水攪拌, 待洗衣粉充分溶解以後再放入衣服, 浸泡10~20分鐘以後開始清洗。

洗滌劑過量傷衣物

很多人認為加的洗衣粉(洗衣液)越多, 衣物就越乾淨, 但事實並非如此。

專家表示, 洗衣粉達到一定量後, 去汙力就不再隨著加入量而增加了。 據瞭解, 普通洗衣粉的濃度在2g/L~5g/L時, 洗滌去汙能力最強, 也就是說, 一臉盆清水中加入10g~20g洗衣粉就足夠了;若使用濃縮粉, 可以減少一半的用量。

洗衣粉過量會使溶液鹼性增加, 對衣服纖維有損傷, 並且洗衣粉過量殘留附在衣服上的就多, 漂洗起來費水費時費力。

洗衣時除了把握洗滌用品用量外, 水溫也要控制好。 一般情況下, 洗衣物的水溫高一些,

去汙要好一些, 但不是越高越好。 常用的加酶洗衣粉含有鹼性蛋白酶和鹼性脂肪酶, 這兩種酶的活性高低與溫度有關, 大約在40℃酶才能發揮最佳效果, 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降低酶的活性。

蛋白酶有變性效果, 溫度高了, 蛋白質容易凝固, 溶解性顯著降低, 就像蛋白經過高溫就會凝固一樣, 衣服上常常粘有蛋白類的污漬, 經過高溫容易凝固在衣物的纖維中, 從而使污漬更難以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