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養生

阿膠的功效和副作用有哪些?

中醫理論認為, 阿膠味甘、性平, 能滋陰、養血、補血、還具有安胎的作用。 藥理研究也同時證實, 阿膠富含蛋白質、鈣等、氨基酸、具有改善血鈣平衡和促進紅細胞生成的作用。

人們還發現, 阿膠可以升高血壓, 所以能防止失血性引起的休克。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
著名中藥阿膠, 是傳統補血要藥, 具有補血止血, 滋陰潤肺的功能。 臨床多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等;虛勞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證;陰濕火旺所致心煩不眠;肺濕熱咳嗽、痰少、咽喉乾燥等症的治療。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 阿膠有加速紅細胞、血紅蛋白生成和止血的作用。 可改善體內鈣的平衡, 促進鈣的吸收;可抗創傷性休克, 有預防進行性肌營養障礙的功效。 臨床發現, 阿膠還有以下作用:
1、益智健腦:阿膠中含有的多種有效成分可以緩解學習緊張情緒, 使大腦和全身得到充分休息, 有利於提高體質,
強身壯神, 精力旺盛。 阿膠中含有小子活性肽, 能增強機體記憶力和提高識別能力, 有較強抗疲勞作用。
2、緩延衰老:阿膠含有明膠原、骨膠原、蛋白質以及多種微量元素, 多種氨基酸等。 這些都是人體營養重要物質, 有明顯抗衰老、延年益壽作用。
3、強筋健骨:阿膠補血液, 血能養筋, 液能潤滑關節, 充實骨髓、脊髓、腦髓, 故能強筋健骨, 流利關節, 抗禦風濕的傷害。
4、提高免疫力:阿膠有增強免疫力、減少疾病的作用。 適合年老體弱, 久病體虛, 易患感冒等體質下降者。
5、抗癌:實驗觀察發現阿膠對細胞免疫有雙向調節作用。 並對NK細胞的活性有較好的增強作用, 而NK細胞在阻抑腫瘤的發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此外, 阿膠有促進淋巴細胞轉化作用,
可使腫瘤生長減慢, 症狀改善, 生命延長。 在使用放療、化療時, 使用阿膠, 可減少副作用, 增強體質, 增強藥物耐受性。

6、補鈣作用:阿膠中含有較豐富的鈣質, 通過甘氨酸的作用, 促進鈣的吸收和貯存, 改善體內鈣平衡, 可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 是中老年人保健中最為理想的補充劑。


7、美容養顏:阿膠通過補血而滋潤皮膚, 利於皮膚保健。 長期服用可使臉色紅潤, 肌膚細嫩, 有光澤。 是滋養皮膚, 美容養顏之佳品。
8、調經安胎:阿膠可以用於因血虛、血瘀和血熱引起的月經不調;阿膠可補陰血, 益沖任, 故可養胎、安胎, 調治妊娠病。 對常見胎元不固, 胎動不安, 甚至流產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9、擴張血管:實驗證明阿膠對血液粘稠度增加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中老年人服用阿膠可促進血液迴圈, 改善微循環, 抗心律不齊等作用。
阿膠的副作用:
1、有些體質的人吃了可能會上火, 可以吃陳阿膠, 不上火;
2、吃多了消化不良;
3、陰虛的人吃多了容易燥熱。
值得注意的是, 因阿膠滋膩, 有礙脾胃消化功能,
因此有胃部脹滿、消化不良、飲食不香, 屬中醫學脾胃虛弱者應慎用阿膠。

阿膠的吃法:
阿膠的幾種食用方法阿膠的服法有多種, 以上好黃酒、冰糖伴以阿膠燉化服用, 主要治療婦女月經不調、經水不止、妊娠出血及產後虛弱;另一種是將上述三者再加入適量紅棗、核桃仁、黑芝麻等燉化服用, 對男子身體虛弱、貧血性心悸、頭暈、氣急療效較好, 也能改善神經衰弱、失眠多夢等症狀。
1.芝麻、核桃阿膠膏。 阿膠150克, 砸碎, 黃酒350毫升, 浸泡一周。 待阿膠呈海綿狀, 略加水燉化, 加入黑芝麻、核桃仁適量, 加上冰糖250克, 蒸1小時, 不斷攪拌, 冷卻即成凍膏。 每天早晚各一至兩匙, 溫開水沖服。 此法對患腰酸怕冷、耳鳴和陰虛或腎虧等症有特效。
2.阿膠黃酒。

阿膠250克, 黃酒30毫升置鍋內, 隔水加蓋蒸約兩至三小時, 待其全部溶化後取出即可。 每日一至兩次, 每次服兩匙, 此法適用於一般血虛症。

3.蜂蜜雞蛋阿膠膏。 將阿膠、蜂蜜、雞蛋配合服用, 東阿阿膠適量燉化, 加入雞蛋一個, 蜂蜜一匙, 每日空腹服一次, 對於虛疲咳嗽症療效較好;服用阿膠注意事項阿膠性較滋膩, 易於傷胃,服用期間最好吃些開胃的小菜。同時在患有感冒、咳嗽、腹瀉等病或月經來潮時,應停服阿膠,待病癒或經停後再繼續服用;消化不良及出血而有瘀滯者,也不宜服用。另外,按傳統習慣,服用阿膠期間還需忌口,如蘿蔔、濃茶等。
4.人參、桂圓阿膠膏。阿膠150克,黃酒350毫升,浸泡呈海綿狀,略加水燉化,加入適量人參煎液或人參粉,配入桂圓肉拌勻,加冰糖蒸1小時許。冷卻成凍膏,每天早晚各一至兩匙服用。適用於氣虛疲乏無力,兼有心悸畏寒等症。
阿膠為一名貴中藥,與人參、鹿茸並稱中藥三寶,自古以來作為強身健體之佳品。特別是在江浙一帶有冬令進補阿膠之習慣,服用方法較多,用途不同,用法各異,作為藥用,應遵醫囑,作為保健,建議用以下服用方法。
1、烊化法:將阿膠砸碎(用信紙或布裹著膠塊,放在較為堅硬的檯面上,用錘子砸成碎末),取3--9克(約每塊的三分之一)放入杯中,加冰糖少許,用沸水或藥汁適量衝開,攪拌,放冷後即可服用。
2、傳統法:取阿膠250g,砸碎置於帶蓋的容器內,加冰糖、黃酒、水各250g(或ml),浸泡24~48h,至膠軟化無硬塊後,根據需要加入適量的黑芝麻、核桃仁、大棗、桂圓肉等攪勻,放入鍋中隔水蒸制0.5~1h,待其全部溶化,取出放涼,加蓋置陰涼處或冰箱內,每日1~2次,每次1~2湯匙,開水沖服即可。對腰膝酸軟,怕冷,易感冒,耳鳴,四肢無力等均有明顯療效。經常用此法服食阿膠,可以強身健體,延緩衰老,起之延年益壽的作用 。
3、食療法:
使用者可根據自已的喜好,在做飯、炒菜、喝水時,均可加入阿膠食用。如:
阿膠雞蛋湯
將阿膠適量燉化加蜂蜜一匙,沖雞蛋一個,每日早餐前服用效果更佳。
主治:咳喘不止,久咳不愈,及哮喘等症。

阿膠粥
取糯米100g煮熟,候熟入阿膠15g稍煮,攪令烊化即成。
功用:養血止血,滋陰潤肺安胎。
阿膠酒
將阿膠80g切成小塊(或砸碎),置小壇內,倒入適量黃酒,將壇放在文火上煮沸,邊煮邊向壇內續添黃酒,直至酒添盡,阿膠化完,藥酒約有500ml時可取下放冷,收入瓶中。每日早、中、晚各1次, 每次空腹溫飲20~30ml。
功效:補血止血,滋陰,潤肺。
主治:血虛萎黃,虛勞羸瘦,面色無華,眩暈心悸,陰虛咳嗽等。
阿膠蔥白蜜
用新水煎蔥白三片,去蔥,入阿膠二錢、加蜂蜜二匙溶開,食前溫服。
功效:養陰生津,潤腸通便。主治:老人虛人大便秘澀。
阿膠甜肉
製作:瘦肉250g洗淨切塊,先燉入成熟時入阿膠20g白糖50g、花椒5粒燉至熟,火靠濃汁。功用:治貧血。
阿膠煮紅棗
取大棗10枚置鍋內,加水適量煮熟,加入搗碎的阿膠6g,溶化,紅糖適量調味。飲湯食棗。功效:養血健脾。主治:心脾兩虛,心悸失眠等。
阿膠燉野雉
將野雉肉塊200克洗乾淨,放入沸水中焯去血水,撈起放入燉盅裡,加入湯水,阿膠(30克蒸溶的),紅棗12枚,薑片,蔥結,精鹽,蓋上燉盅蓋,上籠旺火燉2小時,出籠後,放去薑片,蔥結,撒入胡椒 粉,淋香麻油即可。

易於傷胃,服用期間最好吃些開胃的小菜。同時在患有感冒、咳嗽、腹瀉等病或月經來潮時,應停服阿膠,待病癒或經停後再繼續服用;消化不良及出血而有瘀滯者,也不宜服用。另外,按傳統習慣,服用阿膠期間還需忌口,如蘿蔔、濃茶等。
4.人參、桂圓阿膠膏。阿膠150克,黃酒350毫升,浸泡呈海綿狀,略加水燉化,加入適量人參煎液或人參粉,配入桂圓肉拌勻,加冰糖蒸1小時許。冷卻成凍膏,每天早晚各一至兩匙服用。適用於氣虛疲乏無力,兼有心悸畏寒等症。
阿膠為一名貴中藥,與人參、鹿茸並稱中藥三寶,自古以來作為強身健體之佳品。特別是在江浙一帶有冬令進補阿膠之習慣,服用方法較多,用途不同,用法各異,作為藥用,應遵醫囑,作為保健,建議用以下服用方法。
1、烊化法:將阿膠砸碎(用信紙或布裹著膠塊,放在較為堅硬的檯面上,用錘子砸成碎末),取3--9克(約每塊的三分之一)放入杯中,加冰糖少許,用沸水或藥汁適量衝開,攪拌,放冷後即可服用。
2、傳統法:取阿膠250g,砸碎置於帶蓋的容器內,加冰糖、黃酒、水各250g(或ml),浸泡24~48h,至膠軟化無硬塊後,根據需要加入適量的黑芝麻、核桃仁、大棗、桂圓肉等攪勻,放入鍋中隔水蒸制0.5~1h,待其全部溶化,取出放涼,加蓋置陰涼處或冰箱內,每日1~2次,每次1~2湯匙,開水沖服即可。對腰膝酸軟,怕冷,易感冒,耳鳴,四肢無力等均有明顯療效。經常用此法服食阿膠,可以強身健體,延緩衰老,起之延年益壽的作用 。
3、食療法:
使用者可根據自已的喜好,在做飯、炒菜、喝水時,均可加入阿膠食用。如:
阿膠雞蛋湯
將阿膠適量燉化加蜂蜜一匙,沖雞蛋一個,每日早餐前服用效果更佳。
主治:咳喘不止,久咳不愈,及哮喘等症。

阿膠粥
取糯米100g煮熟,候熟入阿膠15g稍煮,攪令烊化即成。
功用:養血止血,滋陰潤肺安胎。
阿膠酒
將阿膠80g切成小塊(或砸碎),置小壇內,倒入適量黃酒,將壇放在文火上煮沸,邊煮邊向壇內續添黃酒,直至酒添盡,阿膠化完,藥酒約有500ml時可取下放冷,收入瓶中。每日早、中、晚各1次, 每次空腹溫飲20~30ml。
功效:補血止血,滋陰,潤肺。
主治:血虛萎黃,虛勞羸瘦,面色無華,眩暈心悸,陰虛咳嗽等。
阿膠蔥白蜜
用新水煎蔥白三片,去蔥,入阿膠二錢、加蜂蜜二匙溶開,食前溫服。
功效:養陰生津,潤腸通便。主治:老人虛人大便秘澀。
阿膠甜肉
製作:瘦肉250g洗淨切塊,先燉入成熟時入阿膠20g白糖50g、花椒5粒燉至熟,火靠濃汁。功用:治貧血。
阿膠煮紅棗
取大棗10枚置鍋內,加水適量煮熟,加入搗碎的阿膠6g,溶化,紅糖適量調味。飲湯食棗。功效:養血健脾。主治:心脾兩虛,心悸失眠等。
阿膠燉野雉
將野雉肉塊200克洗乾淨,放入沸水中焯去血水,撈起放入燉盅裡,加入湯水,阿膠(30克蒸溶的),紅棗12枚,薑片,蔥結,精鹽,蓋上燉盅蓋,上籠旺火燉2小時,出籠後,放去薑片,蔥結,撒入胡椒 粉,淋香麻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