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馬立克氏病癥狀

對于大多數處于農村地區的人們來說, 就會選擇自己在家中喂養家禽, 因為自己喂養出來的家禽味道會比飼料家禽更好一些。 只不過在喂養家禽的過程當中, 也需要注重對家禽的身體護理, 因為發展到某一個階段之后, 家禽就容易出現一些疾病。 其中馬立克氏病就是一種容易在雞身上出現的疾病, 那么患上馬立克氏病之后癥狀有哪些呢?

馬立克氏病是雞的一種淋巴組織增生性腫瘤病, 其特征為外周神經淋巴樣細胞浸潤和增大, 引起肢(翅)麻痹, 以及性腺、虹膜、各種臟器、肌肉和皮膚腫瘤病灶。 本病是一種世界性疾病, 目前是危害養雞業健康發展的三大主要疫病(馬立克氏病、雞新城疫及雞傳染性法氏囊病)之一, 引起雞群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臨床癥狀

潛伏期常為3~4周, 一般在50日齡以后出現癥狀, 70日齡后陸續出現死亡, 90日齡以后達到高峰,

很少晚至30周齡才出現癥狀, 偶見3~4周齡的幼齡雞和60周齡的老齡雞發病。

本病的發病率變化很大, 一般肉雞為20%~30%, 個別達60%, 產蛋雞為10%~15%, 嚴重達50%, 死亡率與之相當。

根據臨床表現分為神經型、內臟型、眼型和皮膚型等四種類型。

神經型

常侵害周圍神經, 以坐骨神經和臂神經最易受侵害。

當坐骨神經受損時病雞一側腿發生不全或完全麻痹, 站立不穩, 兩腿前后伸展, 呈“劈叉”姿勢, 為典型癥狀。 當臂神經受損時, 翅膀下垂;支配頸部肌肉的神經受損時病雞低頭或斜頸;迷走神經受損雞嗉囊麻痹或膨大, 食物不能下行。 一般病雞精神尚好, 并有食欲, 但往往由于飲不到水而脫水, 吃不到飼料而衰竭, 或被其他雞只踐踏, 最后均以死亡而告終, 多數情況下病雞被淘汰。

內臟型

常見于50~70日齡的雞, 病雞精神萎頓, 食欲減退, 羽毛松亂, 雞冠蒼白、皺縮, 有的雞冠呈黑紫色, 黃白色或黃綠色下痢, 迅速消瘦, 胸骨似刀鋒, 觸診腹部能摸到硬塊。 病雞脫水、昏迷, 最后死亡。

眼型

在病雞群中很少見到, 一旦出現則病雞表現瞳孔縮小, 嚴重時僅有針尖大小;虹膜邊緣不整齊, 呈環狀或斑點狀, 顏色由正常的桔紅色變為彌漫性的灰白色, 呈“魚眼狀”。 輕者表現對光線強度的反應遲鈍, 重者對光線失去調節能力, 最終失明。

皮膚型

較少見, 往往在禽類加工廠屠宰雞只時褪毛后才發現,

主要表現為毛囊腫大或皮膚出現結節。

臨床上以神經型和內臟型多見, 有的雞群發病以神經型為主, 內臟型較少, 一般死亡率在5%以下, 且當雞群開產前本病流行基本平息。 有的雞群發病以內臟型為主, 兼有神經型, 危害大損失嚴重, 常造成較高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