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生“小動作”
背宜常捶陽氣旺。 捶背比較適合中老年人, 人體背部有豐富的脊椎神經和臟腑腧穴, 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膚、皮下組織的穴位, 通過神經系統和經絡的傳導, 增強內分泌和經絡系統的功能, 提高免疫機能, 增強抗病能力。 可舒筋活血, 使肌肉放鬆, 防止慢性腰痛和腰肌勞損。 能促進血液迴圈, 改善皮膚營養, 加速背部皮膚新陳代謝。 可安神寧心, 對中老年人所患多種慢性病具治療作用。 捶背手法要均勻, 著力要有彈性, 輕拍輕叩, 每分鐘60~100下, 每日1~2次。 每次捶背時間30~50分鐘, 以上下輕輕叩打為宜。 嚴重心臟病者,
經常梳發腦神通。 孫思邈說:“梳頭可以使身體愉澤, 面色光輝, 鬢毛潤澤, 耳目精明, 令人食美, 氣力強健, 百病皆去。 ”梳發傳統稱為櫛發, 指用手指梳發按摩頭部。 用二手五指分開並屈指伸入頭髮間, 從前額沿頭頂至後腦循環往復按搓頭部, 每次梳頭十次至百次。 動作宜輕柔, 或用木梳每日梳頭3~5遍, 每遍60~100次, 可以疏通頭部經絡, 防止脫髮和頭髮早白。 頭部是人體屬性為陽經絡聚集的地方, 常梳可刺激頭部經絡引氣血下行, 防治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通調太陽、少陽之氣;又能引氣血上行, 治療腦供血不足。 可使頭髮烏黑發亮, 又能消除疲勞、清醒頭腦。
面宜多擦氣血平。 按摩面部, 又稱浴面, 能激發陽氣。 方法為兩手搓熱後,
目宜常運眼不花。 中醫稱為運睛, 即眼球轉動。 將眼閉上, 眼球自左向右轉動6~10次, 然後再自右向左轉動6~10次。 眼球轉動要慢, 然後閉目片刻, 再突然睜開眼睛。 速度要均勻, 每個轉動方向可作2~4個節拍。 此法對於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適,
背宜常暖背不痛。 背主一身陽氣, 是中醫經絡督脈及膀胱經所在之處, 常暖可使陽氣運行並暢達全身經脈, 防病治病。 日常可採用按摩、曬太陽等法。 古人認為背部為督脈之所居, 是太陽膀胱經之所舍。 人感受防寒, 多從背部起, 故背部應常保溫暖。 既可防治感冒, 又可固腎強腰。 中老年人應加強背部的鍛煉與調養, 晚間起床時給背部披件衣服, 日常生活中儘量做到背宜常暖, 防止受寒。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為胃腸等臟器所在, 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 古人稱為摩臍腹、摩生門。 即繞臍揉腹。 平時經常用手摩腹, 可消除腹脹, 有助於食物消化。 仰臥在床, 兩腿伸直, 腳尖朝上, 兩手搓熱, 兩手相疊,
谷道常提防痔瘡。 谷道指肛門, 平時有意識撮提肛門, 可防治痔瘡、肛裂等疾病。 取站勢或臥勢, 在吸氣時稍用意用力, 提起並緊縮肛門連同會陰上升, 稍停頓一下, 再放鬆呼氣。 反復做5~7次。 經常做提氣動作, 能升提陽氣, 可健身防病。 有防止脫肛、痔瘡等作用。
肢體常搖筋骨壯。 四肢經常活動, 不僅鍛煉四肢肌肉、筋骨, 也能通過四肢運動促進內臟氣血運動, 增強體質。 兩手握拳, 連同兩肩, 向前輪轉, 先有裡向外下方轉再由外向裡上方轉, 然後再反方向轉, 各轉20次。 也可先左後右。
皮膚乾沐人不老。 用手掌、幹毛巾沐浴周身皮膚, 及全身按摩, 能疏通經絡, 活躍氣血, 抗衰老防疾病。 古人稱為幹沐浴。 即將二手搓熱, 常搓摩周身皮膚, 像洗澡一樣。 一般從頭頂百會開始, 順次面部, 兩邊肩臂, 從上而下, 胸部、腹部、後背至左右腿, 依次擦之。 可使周身氣血通暢, 舒筋活血, 皮膚潤澤而富有彈性。
足心常擦心清淨。 古人稱為擦湧泉, 湧泉是前足心的穴位。 能固腎暖足, 具有滋腎水、降虛火、鎮靜安神等作用。 可防治眩暈、耳鳴、足部酸痛、麻木浮腫下肢攣痛等症。
以上方法均為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做到的, 動作要輕緩, 次數可由少到多逐步增加, 貴在堅持, 必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