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康熙養生保健軼事

康熙一生與醫學有不解之緣。 平素不僅注意醫藥保健, 熟諳養生之道, 而且對醫藥科學, 不論中醫、西醫都有涉獵。 有關他的醫藥保健軼事也很多, 下面略述幾則。

注重養生, 不濫用補藥

古之帝王, 大多偏愛補藥, 而康熙對補藥則有所戒。 對補藥, 他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服補藥大無益。 藥性宜於心者不宜於脾;宜於肺者不宜於腎。 朕嘗諭人勿服補藥。 藥補不如食補。 夫好服補藥者, 猶人之喜逢迎者。 天下豈有喜逢迎而可為善乎­先年滿州內老人皆不服藥, 朕也從不服藥。 太皇太后, 皇太后一生皆不服藥, 爾等當以是為法。

”這段話, 雖不無偏激, 但從藥理學的角度闡述了無病“好服補藥”之弊, 十分中肯, 而且從人生哲理加以發揮, 確實難能可貴。 他57歲時, 頦下有幾根白須, 曾有大臣晉獻滋補肝腎的烏須丸, 而康熙認為乃多此一舉, 笑而拒之。

書法以“寬懷”, 運動強體質

一個人的健康標誌, 體現在心理和體質上。 對於心理的調節, 康熙多通過練書法以求得“寬懷”(舒心)。 他曾親自總結了一條經驗, 叫做“寬懷只有數行字”, “數行字”就能得到“寬懷”之效。 按現代醫學解釋, 練習書法可對腦神經起到調節、放鬆、消除疲勞的作用, 還可鍛煉人的耐心, 培養人的意志, 從而獲得身心健康。 康熙在《仿二王墨蹟》詩中說“案上露凝銅雀潤”——雖然書案上和銅雀(香爐)上凝聚了欲滴的露珠,

但仍然是“象管(象牙筆桿)揮時在正心”。 這“正心”二字, 體現了他練書之專, 養志之誠, 娛心之深。 對於個人體質, 康熙一生勤于治理朝政, 深悉體質的重要, 他認為“恒勞而知逸”, 在日理萬機之暇, 還在宮內種植蔬菜。 在秋高氣爽之時, 則到木蘭圍場, 急馬奔走, 狩獵騎射, 以舒展筋骨, 增強體質。

接受西方醫學, 推廣西醫西藥

十七世紀初, 日爾曼人鄧玉函的《泰西人身說概》和義大利人羅雅穀的《人身圖說》及法國人皮理的《人體解剖學》等相繼傳入中國。 為了學習西方醫學, 康熙令在清廷供職的法國傳教士白晉及宮廷畫家等人, 專門畫了一些解剖圖像, 還叫傳教士巴多明將《人體解剖學》譯成中文, 希冀“造(福)於社會”,

挽救“人之生命”, 這在當時的封建社會, 實屬難能可貴。

對於西藥, 康熙對治瘧藥金雞鈉有著特別的興趣, 原來康熙32年, 他患了瘧疾久治不愈, 眾醫束手無策, 恰逢法國的傳教士洪若翰、劉應入京聞知, 特進獻金雞納, 康熙服之而愈, 大喜, 給予重賞, 賜廣安門內廣廈一所。 此後康熙視金雞納為奇藥, 並把它作為“禦制聖藥”轉賜患瘧的大臣, 以示恩寵。 為了研究推廣西藥, 康熙還恩准在宮中開設了實驗室, 供傳教士制西藥用。 有時康熙還親自給官員問病開方, 中西藥並用。 他在宮內試種牛痘預防天花, 效果較好。 其後下詔推廣, 讓邊外四十九旗及喀爾喀——蒙古人也種牛痘。 “初種時年老人尚以為怪”, 康熙“堅意為之”。

禁止吸煙

康熙從不飲酒,

也厭惡抽煙。 但是, 大臣史貽直和陳元龍, 卻嗜煙如命, 成天煙袋不離手。 康熙打算讓兩人把煙戒掉。 一年, 康熙去江南出巡, 史、陳兩人也隨行。 皇帝禦車在山東的德州駐蹕。 康熙當面賞賜兩人各一枝水晶杆的煙袋, 讓他倆當眾抽吸。 倆人鬧不清康熙的真正用意, 還有些受寵若驚, 馬上裝煙點火抽起來。 誰想, 剛一用力吸, 隔著透明的煙杆清楚地看到了火星順杆直往上冒, 劈啪作響, 直到唇邊, 還發出更響的爆裂聲。 史、陳二人到這時才明白康熙的真正用意。 這時, 倆人再也不敢吸煙, 並且從此戒了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