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腳後跟和腳掌疼怎麼回事?

腳後跟和腳掌同時出現了疼痛, 這樣對生活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比如正常的行走都會出現障礙, 這時候一定要多加休息, 一定不能過度疲勞, 患者不要勉強行走, 情況嚴重的需要去醫院進行治療, 還可以採取傳統的按摩、以及針灸等方式進行治療, 那麼導致腳掌和腳後跟同時疼痛的原因會是什麼呢?

腳後跟和腳掌疼怎麼回事?

一、蹠筋膜炎

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是長期、慢性、輕微外傷積累引起的病變, 表現為筋膜纖維的斷裂及其修復過程。 在跟骨下方偏內筋膜附近處可有骨質增生, 形成骨脊。 在側位元X射線照片上顯示為骨刺。 後者常被認為是足跟痛的原因, 但臨床研究證明它與足跟痛的因果關係很難肯定, 蹠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 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 蹠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癒。 墊高足跟, 減輕跟腱對跟骨的拉力,

前足蹠屈, 緩解蹠筋膜的張力, 都可使症狀減輕。 可於足跟內側局部壓痛點進行藥物注射治療, 每週一次, 注射後多數病人在二周內可以治癒。

二、跟墊痛

常發生在老年人, 跟墊是跟骨下方由纖維組織為間隔, 以脂肪組織及彈力纖維形成的彈性襯墊;青年時期,

跟墊彈力強, 可以吸收振盪。 老年時, 跟墊彈力下降, 跟骨在無襯墊的情況下承擔體重, 嚴重時可形成瘢痕及鈣質沉積, 引起足跟痛。 跟墊痛與蹠筋膜炎不同, 在整個足跟下方都有壓痛。 治療方法為使用海綿跟墊或局部藥物注射。

三、跟骨後滑囊炎

最易發生在跟腱與皮膚之間的滑囊, 由不合適的高跟皮鞋摩擦損傷引起。 滑囊壁可變肥厚, 囊內充滿滑液, 局部腫脹, 並有壓痛。 治療方法宜改善鞋型。 若滑囊腫脹不消, 可以穿刺吸引, 並可注入氫化考的松。

四、跟骨骨突炎

常發生於8~12歲的男孩, 病變與小腿脛骨結節骨突炎相似, 是在發育過程中, 未癒合的骨骺受肌腱牽拉引起的症狀, 疼痛在跟腱附著點下方, 可雙側同時發病。 跑步與足尖站立可使症狀加重。 骨骺癒合後症狀自然消失。 一般作對症處理, 可使患兒減輕活動, 也可用跟墊減輕跟腱對跟骨的拉力。

五、距骨下關節炎

常發生在跟骨骨折後, 是一種創傷性關節炎。 X射線照片上前跗竇處, 負重時疼痛加重。

若保守治療失效, 則應進行跟距關節融合術。

陳舊性跟骨骨折或少見的跟骨腫瘤或結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 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 有類風濕性脊椎炎, 壓迫骶神經根的腰椎間盤突出, 發生在小腿的脛神經擠壓等。

由此可見, 足跟痛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 出現足跟痛的症狀可選用適宜的鞋墊, 如有較好的耐磨性及彈性的足跟墊, 其特定的殼式造型可分散足跟承重壓力, 增加減震彈性, 保護足跟病傷部位, 使之痊癒, 還能減少局部承重, 防止跟痛症發生, 還可以採用溫水浸潤或按摩療法, 如仍無法緩解, 可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