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獨蕨箕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拼音名】Dú Jué Jī

【英文名】Woolly Grape Fern

【別名】蕨箕參、蕨箕細辛、一朵雲、蕨苗一支蒿、蕨蕨草、蕨蕨蒿、金扇子、山斛、陰地蕨、獨腳雞

【來源】

藥材基源:為陰地蕨科植物絨毛陰地蕨的全草或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trypus lanuginosus(Wall.)Holub[Botrychium lanuginosum Wall.]

採收和儲藏:全草四季均可採收, 洗淨, 切段, 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絨毛陰地蕨, 多年生草本, 高達26cm。 鬚根多數, 肉質。 不育葉柄有灰白色絨毛。 葉片長18-25cm, 寬24-27cm或更寬, 下部3-4回羽狀, 基部l對羽片最大, 三角形, 長達15cm, 寬6-8cm, 末回小羽片或裂片邊緣有粗大重鋸齒。 孢子葉自不育葉的下部或近基部生出, 比不育葉短, 2-3回羽狀, 複圓錐形, 長8-llcm, 柄長5-7cm, 小穗張開, 疏鬆, 有絨毛。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800-2600m的山地常綠雜木林下。

資源分佈:分佈湖南、貴州、廣西、雲南、臺灣、等地。

【性味】微苦;甘;微寒;平;有毒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滋補;止咳平喘。 主毒蛇咬傷;乳癰;疔瘡腫毒;瘰鬁;咽喉炎;肺熱咳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或入散劑。 外用:適量, 鮮品搗敷;或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