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小孩腦積水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腦積水這種疾病會出現在各個年齡層的人身上, 有些小孩子就會出現腦積水, 導致該疾病的原因很多, 可能是先天性的腦部發育異常造成的, 除了這種原因之外, 也有非發育的原因導致的, 比如孩子出現了顱內腫瘤, 或者頭部出現了囊腫, 都會導致腦積水, 那麼孩子出現腦積水該如何治療呢?

第一、藥物治療

(1)抑制腦脊液分泌藥物:如乙醯唑胺(醋氮醯胺), 100mg/(kg?d), 是通過抑制脈絡叢上皮細胞Na+-K+-ATP酶, 減少腦脊液的分泌。

(2)利尿劑:呋塞米, 1mg/(kg?d)。

以上方法對2周歲以內有輕度腦積水者應首選, 約有50%的病人能夠控制病情。

(3)滲透利尿劑:山梨醇和甘露醇。 前者易在腸道中吸收並沒有刺激性, 半衰期為8h, 1~2g/(kg?d)。 該藥多用於中度腦積水, 作為延期手術短期治療。 中醫以辛、苦、溫、香中藥組方, 經鼻和口腔給藥, 外用和內服相結合, 以辛散疏通氣機, 使氣血流暢, 苦溫祛濁邪通經絡, 加速氣血流能,

使腦絡得到濡養, 而香竄經鼻入腦, 以開腦竅醒神。 使濁邪祛除, 腦竅開通, 神明伸張, 恢復腦的正常功能和健康, 以治療腦積水。 此種方法就是“通竅導水法”。

另外, 除藥物治療外, 對於腦室出血或結核和化膿感染產生的急性腦積水, 可結合反復腰椎穿刺引流腦脊液的方法, 有一定療效。 對任何試圖用藥物控制腦積水者, 都應密切觀察神經功能狀態和連續檢查腦室大小變化。 藥物治療一般只適用於輕度腦積水, 雖然有些嬰兒或兒童沒有腦積水症狀, 但病人可有進行性腦室擴大, 這樣一些兒童雖然有代償能力, 但終究也會影響兒童的神經系統發育。 藥物治療一般用於分流手術前暫時控制腦積水發展。

第二、非分流手術

1918年Dandy首先用切除側腦室脈絡叢方法治療腦積水, 但是, 由於產生腦脊液並非只限于脈絡叢組織, 而且第三腦室和第四腦室脈絡叢沒有切除, 手術效果不確切, 故停止使用。 第三腦室造瘺術是將第三腦室底或終板與腳間池建立直接通道用來治療中腦導水管阻塞。

有開顱法和經皮穿刺法, 前者由Dandy首先施行。 術中將第三腦室底部穿破與腳間池相通或將終板切除使第三腦室與蛛網膜下腔形成直接瘺口。 經皮穿刺法是Hoffman等人(1980)首先用定向方法進行三腦室底切開, 術中先做腦室造影顯示出第三腦室底, 在冠狀縫前方的顱骨上鑽直徑10mm孔, 用立體定向方法導入穿刺針, 當第三腦室底穿開時可見造影劑流入腳間池、基底池和椎管內。 由於這類病人蛛網膜下腔和腦池中缺乏腦脊液, 因而手術不能使造瘺口足夠大, 常有術後腦脊液迴圈不充分, 腦積水不能充分緩解, 目前應用這種方法不多。

第三、腦室分流術

Torkldsen(1939)首先報導用橡皮管做側腦室與枕大池分流術, 主要適用於腦室中線腫瘤和導水管閉塞性腦積水。 以後對中腦導水管發育不良的患者施行擴張術, 用橡皮導管從第四腦室向上插到狹窄的中腦導水管, 由於手術損傷導水管周圍的灰質, 手術死亡率高。 內分流術是側腦室和矢狀竇分流, 這種方法從理論上符合腦脊液迴圈生理,

但在實際中應用不多。

(1)腦室顱外分流:該手術方法原則是把腦脊液引流到身體能吸收腦脊液的腔隙內。 目前治療腦積水常用的方法有腦室-腹腔分流術、腦室-心房分流術和腦室-腰蛛網膜下腔分流術, 由於腦室心房分流術需將分流管永久留置於心臟內, 干擾心臟生理環境, 有引起心臟驟停危險及一些其他心血管併發症, 目前只用於不能行腦室腹腔分流術病人。 脊髓蛛網膜下腔-腦室分流只適用於交通性腦積水。 目前仍以腦室-腹腔分流是首選方法。 另外, 既往文獻報導, 腦室-胸腔分流、腦室與輸尿管、膀胱、胸導管、胃、腸、乳突和輸乳管分流等方法, 均沒有臨床應用價值, 已經放棄。

(2)腦室分流裝置由三部分組成:腦室管、單向瓣膜、遠端管。 但脊髓蛛網膜下腔-腹腔分流則是蛛網膜下腔管。近幾年來一些新的分流管配有抗虹吸、貯液室和自動開閉瓣等附加裝置。

(3)手術方法:病人仰臥頭轉向左,背下墊高,暴露頸部,頭部切口,從右耳輪上4~5cm向後4~5cm,頭顱平坦部切開2cm長口,牽開器拉開,鑽孔,將腦室管從枕角插入到達額角約10~12cm長。一般認為分流管置入額角較為理想,其理由為額角寬大無脈絡叢,對側腦脊液經Monor孔流向分流管壓力梯度小。將貯液室或閥門置入頭皮下固定,遠端管自頸部和胸部皮下組織直至腹壁。腹部切口可在中腹部或下腹部正中線旁開2.5~3.0cm或腹直肌旁切開。把遠端側管放入腹腔。另外用套管針穿刺腹壁,把分流管從外套管內插入腹腔。腹部管上端通過胸骨旁皮下組織到達頸部,在頸部與閥門管相接。

禁忌證:①顱內感染不能用抗生素控制者;②腦脊液蛋白過高超過50mg%或有新鮮出血者;③腹腔有炎症或腹水者;④頸胸部皮膚有感染者。

但脊髓蛛網膜下腔-腹腔分流則是蛛網膜下腔管。近幾年來一些新的分流管配有抗虹吸、貯液室和自動開閉瓣等附加裝置。

(3)手術方法:病人仰臥頭轉向左,背下墊高,暴露頸部,頭部切口,從右耳輪上4~5cm向後4~5cm,頭顱平坦部切開2cm長口,牽開器拉開,鑽孔,將腦室管從枕角插入到達額角約10~12cm長。一般認為分流管置入額角較為理想,其理由為額角寬大無脈絡叢,對側腦脊液經Monor孔流向分流管壓力梯度小。將貯液室或閥門置入頭皮下固定,遠端管自頸部和胸部皮下組織直至腹壁。腹部切口可在中腹部或下腹部正中線旁開2.5~3.0cm或腹直肌旁切開。把遠端側管放入腹腔。另外用套管針穿刺腹壁,把分流管從外套管內插入腹腔。腹部管上端通過胸骨旁皮下組織到達頸部,在頸部與閥門管相接。

禁忌證:①顱內感染不能用抗生素控制者;②腦脊液蛋白過高超過50mg%或有新鮮出血者;③腹腔有炎症或腹水者;④頸胸部皮膚有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