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弱智寶寶有哪些特徵

孩子不知道怎麼回事, 感覺不是那麼聰明, 很簡單的數字都記不住, 也不會寫。 每次跟孩子說話他都用“嘻嘻”回, 平時也不愛說話, 家裡人非常著急。 因此家長就會對孩子的這種反應而心生懷疑。 所以家長們應該及時帶領孩子去醫院就診。 那麼弱智寶寶都會有哪些特徵呢, 請大家看下文介紹。

智障兒童的表現有哪些, 我們先來瞭解一下智障。 智障也稱弱智, 弱智又稱精神發育遲緩(MR)和精神發育不全, 智力明顯落後于同齡正常兒童智力水準, 也就是我們常說智力商數為70分以下的人, 同時伴有適應能力缺陷。 智障兒童主要表現是在發育期內智力明顯低於平均水準, 並伴有適應行為的缺損。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多動、注意力缺陷

智障兒童大腦發育遲滯, 自控能力差, 大部分都表現有注意力缺陷, 也有部分伴有多動症, 以男孩為多見。 主要表現為不能長時間地將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事物上,

特別需要他人督促集中精力;另外, 容易分心, 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 做事不能堅持始終, 有的弱智兒童甚至連3、5分鐘的不開小差也難以做到。 伴有多動行為的智障兒童, 多上課時在椅子上扭來扭去, 手腳不停, 不能靜坐, 喜歡多嘴, 甚至還常影響其他學生的課堂學習。

2、衝動、攻擊、自傷行為

智障兒童的衝動、攻擊行為男孩較女孩多見, 表現為易激惹、衝動、破壞物品、踢打襲擊他人或者辱駡別人;幼小者則表現咬人、咬物、好打人, 以發洩自己的情緒。 他們的攻擊行為往往找不出明顯原因, 行為發生突然, 常帶有破壞性。 有些弱智兒童則內向攻擊, 表現為自傷, 如達不到要求或者願望受到約束時出現捶胸、打頭、咬自己的身體、撞牆等傷害自己的行為, 以發洩自己的不滿。

3、退縮行為

退縮行為在學齡前期正常兒童中也較為常見, 但隨年齡的增長而好轉。 而較大年齡弱智兒童特別是程度較重學生也常表現有退縮行為,

如膽小、害羞、低頭、說話聲音小、不敢與人交往、害怕見陌生人、害怕去生疏的地方、過分依戀親人等, 有的則採取面牆獨處、躲避等方式。

以上就是關於智障兒童的表現有哪些的解答。 那如果寶寶是智障, 應該怎麼治療呢?如果是先天性的弱智, 更多的需要採取治療和康復訓練相結合的方法。

治療一般採用藥物與針灸治療, 而康復訓練就需要有一支專業的康復治療中心團隊來幫忙。 智障兒童的康復教育需要運用多方面的知識與辦法, 社會學的、心理學的、教育學的、醫學的方法, 多種方式結合起來, 説明他們, 支持他們, 他們的功能就會不斷改善、能力就會不斷提升, 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也就隨之提高, 學習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與普通孩子的差距也會逐漸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