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肺動脈口狹窄

概述
系指肺動脈出口處狹窄, 造成右心室排血受阻, 包括肺動脈瓣狹窄, 右心室漏斗部狹窄及肺動脈瓣上、肺動脈主幹及分支狹窄, 本病在先心病中較常見, 男女性發病率相似。
可分三型:
一、瓣膜型肺動脈口狹窄:最多見, 三個瓣葉融合成園錐狀, 中心留有2-4mm直徑小孔, 部分病例只有二葉, 肺動脈幹有狹窄後擴張。
二、右心室漏斗部狹窄:整個漏斗部肌肉增厚, 形成長而狹的通道, 也可為肌肉隔膜型, 呈環狀狹窄, 造成第三心室, 若同時有瓣膜型狹窄稱混合型狹窄。
三、肺動脈狹窄:可累及肺總動脈幹的一部分或全部,

亦可伸展到左、右分支, 常有狹窄段前後擴張。

病因
肺動脈出口狹窄, 使右心室排血受阻, 右心室收縮期負荷增加, 右心室壓力增高, 肺動脈壓力正常或減低, 狹窄前後有收縮期壓力階差, 日久可引起右心室肥厚, 以至右心衰竭。

症狀
輕度狹窄者, 一般無症狀, 中度以上狹窄者, 可有勞累後氣喘, 乏力, 心悸以及昏厥。 晚期可有右心衰竭。
若同時伴有心房間隔缺損或卵園孔未閉時, 出現右到左分流, 也叫法樂氏三聯症, 有紫紺杵狀指(趾)。

檢查
一、X-線:輕型病例無異常發現。 中、重度狹窄者, 肺血管影稀少, 肺野清晰, 伴右心室, 右心房增大。 瓣膜型狹窄有肺動脈幹凸出, 漏斗部狹窄和混合型狹窄有肺動脈段凹陷。
二、心電圖:心電圖變化與右心室壓力相關,

中, 重度狹窄者, 有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 右心室肥大及勞損, 部分病例有右心房肥大。
三、超聲心動圖:右心室、右心房增大。 可瞭解肺動脈瓣狹窄的性質, 部位及程度。 多普勒超聲於肺動脈內可檢出收縮期湍流頻譜。
四、心導管檢查:右心室壓力增高, 右心室與肺動脈間有收縮期壓力階差, 正常情況下壓力階差應小於1.33kpa(10mmHg)。 輕度狹窄壓力階差增大但小於5.33kpa(40mmHg),中度狹窄時壓力階差為5.33~13.3kpa(40-100mmHg), 重度狹窄時壓力階差超過13.3kpa(100mmHg)。
五、心血管造影:發現右心室與肺動脈排空時間延長, 可顯示右心室、肺動脈瓣、肺動脈及其分支狹窄的形態、範圍與程度, 有助於確定手術方案。

治療
一、內科治療:防治肺部感染, 心力衰竭或感染性心內膜炎。

瓣膜型肺動脈口狹窄, 可用經皮穿刺導管球囊擴張成形術, 由於創傷小, 不需開胸, 易為患者接受。
二、外科治療:可行瓣膜切開術或肥厚肌束切除術。 若症狀明顯, 狹窄嚴重或出現右心衰竭應儘早手術。 其手術適應證為:①症狀進行性加重。 ②右心室與肺動脈壓力階差>5.33kpa(40mmHg)。 ③右心室收縮壓>8.00kpa(60mmHg), 右心室平均壓>3.33kpa(25mmHg)。 ④X-線與心電圖均示左心室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