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番石榴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南寧市藥物志》

【拼音名】Fān Shí Liu Yè

【英文名】Immature fruit of Guava,Immature fruit of Common Guava,Guava Leaf

【別名】雞矢茶、番桃葉、麻里桿、嗎桂香拉、那拔葉、那拔心、拔仔心、番石榴心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sidium guajava L.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 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落葉喬木, 高5-10m。 樹皮淺黃褐色, 嫩枝四方形, 具白色短毛, 老則脫落;芽密被白色短毛。 單葉互生, 稀有輪生, 矩圓狀橢圓形至卵圓形, 長5-12cm, 寬3-5cm, 揉之有香氣, 革質, 先端圓或短尖, 基部鈍至圓形, 全緣, 上面深綠色, 葉脈微凹或平坦, 嫩時疏生短毛, 下面淺綠色, 疏生小腺體, 密被短柔毛, 主脈隆起, 側脈7-11對, 亦隆起, 斜出將近葉緣而彎曲;叫柄長4mm。 花兩性, 腋生1-4朵;萼5片, 綠色, 卵圓形;花瓣白色, 卵形, 長2-2.5cm;雄蕊多數, 與花瓣等長, 花絲白色, 花藥淺黃色, 縱裂;雌蕊1, 花柱長于花絲, 柱頭圓形, 子房下位, 3室, 胚珠多數。 漿果球形、卵圓形或洋梨狀, 長2.5-8cm, 徑3-5cm, 果肉通常黃色, 也有白色或胭脂紅色。

種子卵圓形, 淡白色。 花期5-8月。 果期8-11月。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呈矩圓狀橢圓形至卵圓形, 多皺縮鄭曲或破碎, 長5-12cm, 寬3-5cm, 先端圓開短尖, 基部印至圓形, 邊緣全緣, 上表面淡棕褐色, 無毛, 下表面灰棕色, 密被短柔毛, 主脈和側脈均隆起, 側脈在近葉緣處連成邊脈。 葉柄長3-6mm。 革質而脆, 易折斷。 嫩莖扁四棱形, 必被短柔毛。 氣清香, 味澀、微甘苦。

【化學成份】葉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三萜類[1]。 又含槲皮素(quercetin), 番石榴鞣花甙(amritoside)[2], 無色矢車菊素(leuco-cyanidin), 番大榴鞣花甙(amritoside)[2], 番石榴酸(psidiolic acid)[3], 萹蓄甙(avicularin)[4,5](一說不含有)[2]。 并含揮發油, 如丁香油酚(eugenol)[5], 順-3-已烯-1-醇(cis-3-hexen-1-ol), 已烯醇(hexenol), 已醛(hexanal), 另有苯萹甲酸甲酯(methyl benzoate), 已酸-β-苯已酯(β-phenylethyl acetate), 肉桂酸甲酯(methyl cinna-mate), 蘋果酸(malic acid), 樹脂、蠟及鞣質等[6]。

【性味】味苦;澀;性平

【功能主治】燥濕健脾;清熱解毒。 主瀉痢腹痛;食積腹脹;齒齦腫痛;風濕痹痛;濕疹臁瘡;疔瘡腫毒;跌打腫痛;外傷出血;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5-15g, 鮮品可用至24-30g;或研末。 外用:適量, 搗敷;或煎湯洗;或含漱;或研末撒。

【注意】大便秘結、瀉痢積滯未清者忌服。

【附方】①治腸炎, 痢疾: 番石榴鮮葉一至二兩, 煎服。 (《云南中草藥選》)②治跌打損傷, 刀傷出血: 番石榴鮮葉搗爛外敷患處。 (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

1.《南寧市藥物志》:收斂止瀉。 治泄瀉, 久痢, 濕疹, 創傷出血。

2.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皮膚濕疹, 瘙癢, 熱痱。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