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讓孩子變得勇敢的方法

在我們的生活中家長可能對孩子的保護都非常的多, 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更是家長的最愛。 可是家長的過分保護孩子讓他們失去一些自己的能力, 這誰孩子來說是不好的。 現在的孩子都非常好, 可能脫離了父母就非常害怕, 對他們的身體健康也是不好的, 因此在生活中家長應該注重這方面鍛煉孩子的膽量, 讓孩子勇敢起來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對孩子的健康也是有作用的。 那麼接下來小編就具體的為大家來講一講, 在生活中我們如何讓孩子變得勇敢起來呢!為了您的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長們趕快來瞭解一下吧!

少一些無謂關心

【鏡像】亮亮和小朋友做遊戲時不小心摔倒了, 他沒有立即哭叫, 正準備自己站起來。 媽媽卻滿臉驚慌地跑過來, 一把將孩子抱在懷裡: “摔疼了沒有啊? ”亮亮突然大哭起來。

【解析】家長的過度關心和呵護成了培養孩子勇敢品質的一大障礙。

這些無謂的關心會讓孩子認為“原來這件事這麼嚴重, 我肯定會很難過! ”

這種錯覺讓他失去對問題和自我能力的正確把握, 即使面對一些自己能夠克服的困難, 也會因沒有自信而喪失勇敢面對的勇氣。

【提示】生活中, 家長應適時“冷漠”, 給孩子獨立面對困難的機會, 鍛煉獨立性和自信心。 比如孩子不小心摔倒了, 如果情況並不嚴重, 家長就應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 這樣, 當孩子下次再摔倒時, 就會勇敢地自己站起來了。

少一些威脅恐嚇

【鏡像】玲玲不好好吃飯, 爸爸忍不住發火了:“再不吃把你送給別人! ”玲玲嚇得乖乖端起碗來。 以後, 爸爸便常用這一招來對付玲玲。 漸漸地, 玲玲變得心神不寧, 膽子越來越小了。

【解析】孩子關於 “恐懼”的體驗是後天形成的, 來自家長的威脅和恐嚇是形成孩子恐懼體驗的主要來源。 學齡前孩子

對家長的依戀性很強, 如果動輒揚言“不要你了”, 孩子容易產生被遺棄的感覺, 變成內向膽小的 “驚弓之鳥”。

【提示】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要依靠威脅和恐嚇, 應善於發現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然後對症下藥。 例如孩子吃飯時總是把飯菜掉到餐桌上, 家長首先要通過賞識和鼓勵, 促使孩子改進缺點, 比如:“你已經比以前好多了, 繼續加油, 就能成為一個節約糧食的好孩子了! ”3lian.com/zl/轉載請保留

多一點親身體驗

【鏡像】4歲的明明忽然

發出一聲尖叫, 站在那裡不敢動彈, 原來路上有條蚯蚓。 媽媽對明明說:“蚯蚓不會傷害人,

來, 你碰碰看。 ”媽媽用手指輕輕碰了一下蚯蚓, 說:“你是男子漢, 還害怕一條小蟲子嗎? ”在媽媽的鼓勵下, 明明把蚯蚓捏了起來。 “寶貝真勇敢!”在媽媽的誇獎下, 明明高興地笑了。

【解析】孩子往往會因為對事物缺乏瞭解而產生恐懼, 另外, 孩子對某些事物的恐懼也來自家長的影響, 比如, 媽媽看到蟑螂時連聲尖叫, 孩子就會因此覺得蟑螂是個可怕的東西。 如果家長因為孩子害怕就任由他遠離事物, 不給他觀察和接觸的機會, 只會讓他對這些事物產生更深的恐懼心理。

【提示】當孩子對某些事物產生恐懼時, 家長應先教給孩子相關的知識, 讓孩子明白這個事物並不可怕, 然後再通過親身示範, 鼓勵孩子自己去感受和體驗,

從而消除恐懼感。 如有的孩子害怕小動物, 家長可以給孩子講關於小動物的故事, 然後通過示範和這些小動物相處的方法, 鼓勵孩子去親身接觸, 這樣, 孩子的恐懼就會煙消雲散了。

上面為家長朋友們分享的這些讓孩子變勇敢的方法, 你都瞭解具體了吧?懂得了這些方法那麼在生活中我們就放開手讓孩子勇敢的去鍛煉這對孩子的身心都是有益的, 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當然對他們的健康成長有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