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自言自語可能是病

網路上有個“自言自語”貼吧, 裡面有20多萬帖子, 大多是用戶自己發帖、自己跟帖。 有人自說自話, 有人靜靜地發一段自己的日常或心情, 宣洩孤獨。 然而, 我們身邊的獨居老人、空巢老人的孤獨卻無處表達、無處傾訴。 在他們做事、回憶、走路時, 偶爾會有自言自語的現象出現。 有人覺得這很正常, 有人擔心這是病態。

心理學中, 言語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內部言語”, 指的是不出聲地自問自答以及內心思考時的言語活動。 這種語言雖不能直接與人交流, 但是可以參與、調節外部的言語活動。 隨著年齡的增長, 有些老年人大腦功能退化,

區分內部言語和外部言語的能力下降, 不知不覺中會把自己的思考內容或做事過程講出來, 這就是自言自語產生的原因。

正常的自言自語具有如下特點。 1.體現思維過程。 在老年人思維、記憶能力下降時, 適當的自言自語可以在讀書、做事時給自己提醒, 從而加深記憶。 2.觸景生情時的自言自語。 有些老人在想到某些場景時會自言自語, 這其實是老人調節情緒的一種方式, 可以宣洩相思之情、排解孤獨之苦或緩解不安之心。 3.思考問題時的自問自答。 有時老年人在思考問題時會“角色扮演”, 自己變換角色自問自答, 這其實是一種思考問題的習慣。 面對這種自言自語, 我們不必擔憂, 但也要注意老人的情感需求以及向周圍人傳達的社交意圖。

需要注意, 有些自言自語可能是精神疾病的表現。 例如, 忽略環境場合, 自言自語具有一定的隱蔽性, 很少有人會當眾自言自語;內容古怪離奇, 有些自言自語的內容比較奇怪, 如對著空中謾駡、講話前言不搭後語等;表情行為改變, 有些人自言自語的同時, 伴隨著緊張、恐懼的表情, 或有誇張、奇怪的動作。 這樣的情況有可能是疾病的前兆或表現, 若出現上述症狀, 應及時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