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冬季多吃魚潤膚補腦 推薦七種魚肥美營養

冬季是滋補的季節, 這個時候要多加注意飲食, 多吃魚可以潤膚補腦、增加免疫力, 那麼冬天適合吃什麼魚呢?其實冬季有7種魚很肥美, 朋友們不妨多吃。 具體冬天適合吃什麼魚?小編下面為您介紹。

冬天適合吃什麼魚?

1、草魚

草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 對血液迴圈有利, 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草魚含有豐富的硒元素, 經常食用有抗衰老、養顏的功效, 而且對腫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對於身體瘦弱、食欲不振的人來說, 草魚肉嫩而不膩, 可以開胃、滋補。

草魚與豆腐同食, 具有補中調胃、利水消腫的功效;對心肌及兒童骨骼生長有特殊作用,

可作為冠心病、學脂較高、小兒發育不良、水腫、肺結核、產後乳少等患者的食療菜肴。

2、鱔魚

在寒冷的冬季, 患貧血的人很多, 要注意補血。 專家表示, 鱔魚有補血的功效, 能夠有效是治療貧血。 黃鱔對糖尿病也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中醫認為黃鱔性味甘, 溫, 歸肝、脾、腎三經, 有補益氣血、溫陽益脾、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功效。

黃鱔營養成分豐富, 含有多種維生素, 並含鈣、磷、鋅、銅、錳、鉀、鎂等礦物質元素。 而且, 黃鱔含硒量很豐富, 並含有黃鱔素等結合蛋白成分。 鱔魚還適宜于婦女產後失血較多、血氣虧損, 或大手術及大病後, 體質受損而五臟虛衰所引起的氣少乏力、動則喘息、面色蒼白、多汗心悸、腰膝酸軟等症。

3、鯽魚

俗話說“冬鯽夏鯉”, 立冬以後, 正值鯽魚產卵期, 肉肥籽多, 滋味鮮美。 鯽魚可開胃健脾、利水消腫、滋養通乳、清熱解毒, 對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乏力、腎炎水腫、肝病腹水、產後缺乳、痢疾、便血等症有直接或輔助療效。

鯽魚紅燒、幹燒、清蒸、做湯均可, 但尤以燉湯最為普遍。 說到燉湯, 鯽魚有3個好搭檔, 那就是白蘿蔔、豆腐和冬筍, 用它們分別與鯽魚燉湯, 不但味道鮮, 而且營養好。 需要提醒的是, 鯽魚雖好, 但並不適合所有的人, 感冒發熱期間不宜多食鯽魚, 陽虛體質和有內熱症狀的人也不能食用。

4、小黃魚

農曆十二月的小黃魚, 肉質肥美, 鮮嫩無比, 入口即化。 黃魚肉嫩味鮮少骨, 自古有“瑣碎金鱗軟玉膏”之譽。 中醫認為,

黃魚有和胃止血、益腎補虛、健脾開胃、安神止痢、益氣填精之功效;對貧血、失眠、頭暈、食欲不振及婦女產後體虛有良好療效。

優質的黃魚呈金黃色, 有光澤, 鱗片完整不易脫落, 肉質堅實, 富有彈性, 眼球飽滿突出, 角膜透明, 魚鰓色澤鮮紅或紫紅, 腮絲清晰。 無異味。 新鮮黃魚如果要儲存, 先去除內臟和魚鱗, 擦淨水分, 放入保鮮袋, 在冰箱冷藏室可保存2天。 在冷凍室可長期保存。

5、帶魚

冬天的帶魚, 最肥、最美。 專家介紹, 冬季是帶魚的捕撈旺季, 這個時候的帶魚為越冬做準備, 體內積蓄了脂肪, 所以肉厚油潤, 味道特別好。 帶魚是一種常見的魚類, 能夠很好的滋補體內五臟六腑, 對於一些脾胃虛弱的患者具有很好的調養、保健作用。

帶魚肉嫩體肥、味道鮮美, 只有中間一條大骨, 食用起來方便, 並且鮮食、醃制、冷凍都可以。 帶魚的腥味很重, 可以選用白酒去腥, 味道比料酒要好。

6、鰱魚

鰱魚是冬季養胃的最佳選擇, 用於緩解胃痛, 常用於脾胃虛弱的治療。 尤其適用於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 對皮膚粗糙、脫屑、頭髮乾脆易脫落等症均有療效, 為溫中補氣、暖胃、潤澤肌膚的養生食品, 尤適合冬天食用。

豆腐煮魚就是一種很好的搭配方式, 兩種高蛋白食物的氨基酸得以互補。 用鰱魚頭煲豆腐, 既養胃又有抵禦寒冷的功效。

7、鱸魚

鱸魚有越冬的習性, 在江浙一帶, 一般當年12月到次年3月, 鱸魚是不進食的, 僅依賴體內脂肪儲存的能量生存。 冬天的鱸魚,

只掉肥不掉肉, 冬季養殖場停止餵食, 水質也更清澈, 魚肉的腥味淡了, 味道更鮮美。

鱸魚含有豐富的、易消化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尼克酸、鈣、磷、鉀、銅、鐵、硒等。 中醫認為鱸魚性溫味甘, 有健脾胃、補肝腎、止咳化痰的作用。 冬天, 鱸魚肥腴可人, 肉白如雪, 魚肉細膩, 是最好的品鱸魚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