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會對腳部造成傷害
一、雙腳不見陽光:
溫暖潮濕的環境最適合真菌繁衍, 因此, 應該常讓你的腳曬曬太陽, 回家及時脫掉襪子, 讓腳見光跑汗。 平時最好選擇吸濕排汗的襪子。
二、不看腳病醫生:
身體其他部位生病, 大家都會去看醫生, 但腳生了病卻很少有人特別重視。 其實, 及時治療、採用藥物鞋墊或腳部矯正可以儘快緩解病情。
三、走路太少:
多走路能夠鍛煉腳部肌肉, 是保護雙腳的最好方式。
四、體重超標:
腳部受力約為體重的120%。 美國芝加哥大學足病專家巴特蓋斯特沃思博士表示, 肥胖會改變腳部承受壓力的方式, 容易導致足底筋膜炎和腳跟疼痛, 也會加重槌狀趾和拇囊炎。
五、糖尿病:
由於腳距離心臟最遠, 因而最容易出現血液迴圈不良和感覺喪失, 這兩種併發症都會導致傷口癒合不理想和截肢危險。 糖尿病患者每年都應該去醫院檢查雙腳。 此外, 鞋子一定要舒適,
六、血液迴圈不良:
美國足部醫學協會會長陶布曼博士表示, 由腿部動脈狹窄所導致的周圍血管病變會使腳部疾病幾率大增。 另外吸煙也會導致血液迴圈不良。
七、父母有腳痛問題:
腳病也會遺傳, 所以應多關注一下父母的足部健康。
八、扁平足或高弓足:
扁平足會導致肌肉和肌腱拉伸力量削弱, 引發跟腱炎和關節炎。 高弓足會導致腳部動作僵硬, 削弱減震作用, 增加膝蓋和背部壓力。 前者可用矯正鞋或矯形術治療;後者應選擇寬鬆軟底鞋, 以減輕腳部緩衝力。
九、鞋子不合腳:
美國足部醫學協會調查發現, 超過34%的男性沒留意自己的鞋子號碼是否應改變一下了;20%的女性每週都會讓鞋子弄傷腳;8%的人因鞋子不合腳苦不堪言。 其實, 隨著年齡增加, 人的腳會變得更寬更長, 買鞋前最好多試幾次。
十、常穿高跟鞋:
專家表示, 常穿高跟鞋使腳受力集中於腳跟和前腳掌, 會導致槌狀趾、神經瘤、拇囊炎和趾甲問題。 因此, 多數情況下, 鞋跟高度最好不超過2.5英寸(約6.35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