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方式一般有順產和剖腹產兩種方式,
各有優缺點。
順產比起剖腹產更加有難度。
無論採用哪種方法生產,
家人都希望誕生的寶寶能健健康康的,
身體沒有異常現象。
但有些家長發現順產寶寶頭上有個軟包,
這種現象叫產瘤,
容易出現在順產寶寶身上。
下面咱們就來詳細看看產瘤的有關情況。
產瘤,
又稱先鋒頭或頭皮水腫,
是由於經產道分娩時新生兒頭皮迴圈受壓,
血管通透性改變及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的皮下水腫,
多發生在頭先露部位,
出生時即可發現。
新生兒出生時,
頭頂左側或右側,
或後方有瘤樣隆起,
即為產瘤。
在分娩過程中,
當胎頭抵達母體骨盆底時,
胎頭受壓顱骨互相重疊逐漸變形,
其中在胎頭最前面的部分受壓最大,
局部的血液迴圈受影響,
發生水腫,
形成產瘤。
在胎膜早破,
產程延長的情況下,
產瘤更為明顯。
產瘤一般在出生後一、二天自行消失,
不需處理。
產婦分娩時,
由於子宮收縮和產道擠壓,
胎頭皮膚、皮下組織血液迴圈受阻,
局部出現充血、水腫和瘀血,
甚至顱骨也會部分重疊使胎頭暫時拉長變形,
出現皮下血腫,
醫學上稱為產瘤。
頭皮是顱骨外一層緻密的軟組織,
含豐富的血管組織。
頭皮是由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層、腱膜下層和骨膜層組成。
頭顱受到外力作用後,
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腫。
按血腫出現的部位,
分為皮下血腫、帽狀腱膜下血腫和骨膜下血腫三種類型。
皮下血腫位於頭部皮膚下與帽狀腱膜之間,
其中有許多緻密的纖維組織使血液不易向周圍擴散,
血腫局限,
界限公明。
帽狀腱膜下血腫因腱膜下層組織疏鬆,
加上帽狀腱膜下的血液並不凝固,
所以血腫易向周圍擴散。
檢查時可見頭部廣泛隆起,
界限不清,
手指觸壓時有液體波動感。
骨膜下血腫不超過骨縫,
而且也較硬。
新生兒產傷所致的血腫就是這種類型。
產瘤不會影響嬰兒智力。
因為這種出血僅僅發生在骨膜與顱骨之間,
並非是顱內出血,
也沒有殃及腦細胞。
至於頭顱變形也是暫時的,
新生兒骨質柔軟,
易變形也易恢復,
所以家長勿須為此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