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調查顯示:職場中50個人就有1人患抑郁癥

制圖 吳薇

近日, 美國喜劇明星羅賓·威廉姆斯在家中窒息身亡, 他的代理人說羅賓近來一直在與嚴重的抑郁癥斗爭。 這兩天微信朋友圈里轉發著“女主播抑郁癥日記”,

講述者能睡覺, 能社交, 能工作, 能笑;但她沒有食欲, 干嘔, 脾氣暴躁……她去了兩家醫院, 看了三個醫生, 診斷一致:抑郁癥, 偏重。 一周之間, 以前覺得離我們很遠的抑郁癥, 仿佛就在身邊。 中國心理協會昨天公布了中國職場抑郁癥調查數據, 工作場所中的抑郁癥患病率高達2.2%至4.8%, 也就是說在50個人的團隊中就有一到兩名抑郁癥患者。 抑郁癥是造成工作效率低的最重要誘因, 但接受調查者卻認為抑郁癥對工作的影響應該排在腦血管、心臟病之后, 這說明職場人士對于抑郁癥的警惕性明顯不夠。

猶豫可能是抑郁癥狀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安定醫院副院長王剛說, 目前大家對抑郁癥的普遍認知還停留在情緒層面上。

實際上, 抑郁癥對人的影響主要包括三個層面:情感層面典型“癥狀”包括悲傷、焦慮、興趣缺少、有自殺想法、無望、自責等;認知層面的影響有注意力集中困難、短期或長期記憶缺損、猶豫不決、計劃和組織能力下降、精神遲滯、找詞困難、思維遲緩、判斷力下降等;軀體方面的影響包括疲勞、食欲改變、失眠、頭痛、腸胃不適、胸痛等。 抑郁癥發作期間, 會有超過一半的患者注意力集中困難, 37%的患者出現健忘, 36%的人表現出猶豫不決。 “人們很少覺得猶豫不決是一種病, 更不會刻意去治療, 實際上‘猶豫不決’者很可能已經罹患了抑郁癥。 ”猶豫不決、注意力集中困難等認知層面的困難還會對患者的工作造成負面影響,
抑郁癥患者需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工作, 并且比平時更容易出錯。

80%抑郁癥患者隱瞞病情

數據顯示, 超過八成的調查者選擇不把病情告訴領導, 因為他們擔心會沒了工作。 王剛說, 在他的門診中, 如果遇到病情比較重的抑郁癥患者, 他通常會建議患者休息一段時間, 不過很少有人找他開假條, “也許他們會通過其他的方式請假。 ”少數人不介意, 讓王剛直接開假條, 這時候, 王剛也會和患者再次確認:“你確定要我給你開假條嗎?搞不好我的假條會讓你休息一輩子。 ”但在歐洲, 因為怕丟飯碗而隱瞞病情的人只有30%, 還有50%的歐洲患者認為病情屬于隱私, 沒有必要告訴別人。 王剛呼吁相關部門能夠在立法方面給上班族中的抑郁癥患者以更多保護。

現在, 很多抑郁癥患者都在追求得到更多人的理解, 愿意說出自己的病情, 就像在網上公開抑郁癥日記的女主播所說的:“我身邊很多病友, 他們真的太痛苦了, 比我可憐多了。 而他們面對的最共同的問題就是不被理解。 ”抑郁癥患者陳巍創辦了抑郁癥患者的公益組織郁今香, 他說“曾經抑郁, 而今芳香。 ”陳巍曾經是上海市閘北區的高考狀元, 2003年罹患抑郁癥之后, 他原來的“好兒子”、“好下屬”、“好朋友”的角色轉變成“家族的恥辱”、“瘋狂的同事”和“時不時就會消失的朋友”。 2003年到2010年這幾年間, 他竟然換了10家外企, 為了減壓, 甚至一度和自己的下屬調換了工作崗位。 后來, 他選擇創辦公益組織,

“我希望能夠推動抑郁癥防治, 讓每個生命都能有尊嚴地活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