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洋蓍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中國藥植圖鑒》

【拼音名】Yánɡ Shī Cǎo

【別名】鋸草(《中國藥植圖鑒》), 蜈蚣蒿、一苗蒿(《陝西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千葉蓍的全草。 6~8月採收。 割下帶有花序的全草, 陰乾。

【性味】《陝西中草藥》:甘苦辛, 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 和血調經。 治癰癤腫毒, 跌打損傷, 痔瘡出血, 月經不調。

①《植物學大辭典》:用於肺結核。

②李承祜《藥用植物學》:發汗, 驅風。

③《中國藥植圖鑒》:芳香性發汗藥, 強壯藥, 收斂藥。 治痔疾流血, 月經困難。

④《陝西中草藥》:清熱解毒, 涼血消腫, 止痛, 調經。 治蛇犬咬傷, 瘡癤癰腫, 跌打損傷, 月經不調, 陰虛骨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3錢;或浸酒。

外用:鮮品搗敷。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