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性格對孩子的影響
其實有很多人總是相信性格都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不要覺得後天的培養一定能決定性格, 有的時候父母的性格對孩子的影響性非常的大, 如果父母的性格是屬於堅強有毅力的, 那麼孩子的性格同樣也可以吸收掉, 這是優點, 如果父母的性格有不好的地方, 也會被孩子所吸收。
無可能把桔子改造成蘋果, 但無論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 都可以培養自信、樂觀、和面對挫折的堅韌。 而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 有安全感, 是自信的起點。
在家長無力選擇與體制對抗的假設條件下, 最優策略是把精力集中於學校不擅長的領域:性格塑造, 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 讓學校的歸學校, 家長的歸家長, 繞著學校的指揮棒轉, 把所有課外的時間都花在如何讓孩子課內勝出, 我認為是投資回報最低的做法。
在孩子生長的過程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對孩子愛意的表達方式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比如:對小嬰兒的愛可以外露出來, 使他感受到父母的疼愛和保護, 使他有安全感。 對兩三歲的孩子則應愛意不外露, 對他既要求嚴厲, 又要呵護有加, 這樣才能培養孩子快樂、自信、開朗、獨立性強的性格。
如果孩子自卑、懦弱, 父母其中必然有一人是苛求之人。
如果孩子喜歡暴力或奴性十足, 肯定有一個喜歡打罵的家長。
如果孩子膽小害羞, 肯定是因為父母管得過多, 時常責怪, 包辦代替孩子做決定。
如果孩子不善良, 父母必有一個人缺乏同情心。
如果孩子不懂是非, 必有一個專制, 喜歡替孩子做決定的家長,
如果孩子小心眼, 是因為缺乏寬容的家庭環境, 指責是這個家庭的主基調。
一個缺乏上進心的孩子, 往往是因為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 或父母對自己要求過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