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紅子根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Dì Hónɡ Zǐ Gēn
【英文名】Root of Ground Cotoneaster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小葉平枝灰栒子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ecne. Var. Perpusilla Schneid.
採收和儲藏:全年可采。
【原形態】小葉平枝灰栒子 落葉或半常綠平鋪灌木, 高不超過50cm。 小枝圓柱形, 黑褐色。 葉互生;葉柄極短, 被柔毛;托葉鑽形, 早落;葉片近圓形或寬楔橢圓形, 較小, 長6-8mm, 先端急尖, 基部楔形, 全緣, 上面無毛, 下面被疏平貼柔毛。 花1-2朵;萼筒鐘狀, 內面無毛;萼片三角形, 先端急尖, 外面微具短柔毛;花瓣直立, 倒卵形, 先端鈍圓, 粉紅色;雄蕊短於花瓣;花柱離生, 短於雄蕊。 果實橢圓形, 長5-6mm。 花期5-6月。 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500-2400m的山岩上或山坡多石地。
資源分佈:分佈四川、湖北、貴州、陝西等地。
【性味】酸、澀;涼
【歸經】肝、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 除濕, 止血, 止痛。 主痢疾, 白帶, 吐血, 痛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 外用:適量, 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