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時間 室外作業警惕熱射病“奪命”
夏至以後, 全國各地氣溫飆升, 考驗著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 而建築工人、冶金工人、清潔工、交警、快遞騎手、運動員等人群, 需要在高溫、高濕、不通風的環境下工作, 往往容易發生熱射病。 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 如果得不到及時科學有效的救治, 死亡率高達60%以上。
簡單來講, 熱射病就是最嚴重的中暑, 熱射病分為兩種:勞力型熱射病和非勞力型熱射病。 高溫作業下發生的熱射病大多是勞力型熱射病, 是由於暴露在高溫高濕環境中導致機體核心溫度迅速升高, 超過40℃, 其特點為發病急、病情進展快。 作為一種致命性急症,
熱射病是如何發生的?
戶外高溫作業下出現熱射病後, 會突然感到全身不適, 發熱、頭暈、頭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減退、反應遲鈍, 或忽然暈倒、抽搐、意識不清, 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瀉、呼吸急促等, 繼而體溫迅速升高達40℃以上,
發生熱射病的原因存在個體因素, 比如戶外作業前48小時存在急性疾病的症狀和體征, 如感冒、發熱、嘔吐、腹瀉等;戶外作業前24小時存在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差;身體超重, 肥胖者皮下脂肪厚, 不容易散熱, 比瘦人更容易中暑。 如果是運動員, 訓練前兩周內未在相同的熱環境下進行適應性訓練;運動前未能及時補水和飲水;運動前有過強烈的情緒波動。
從環境因素來講, 熱射病發病與高溫、高濕、無風這三個環境因素密切相關, 如戶外作業場地熱負荷過重、強烈的太陽直射等。
組織訓練因素方面有, 訓練計畫與參訓人員體能不相適應、不適當的訓練與休息週期、補水不足等。
現場急救“黃金3小時”
臨床研究表明, 熱射病病死率與高熱持續時間密切相關, 超過3小時就會導致嚴重後果。 因此, 病發後的3小時被稱為搶救熱射病的“黃金3小時”。
胡桃紅教授說, 在戶外高溫作業時, 如果發現身邊同事出現中暑症狀, 在求助醫生的同時, 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現場急救——
立即轉移:迅速將患者由高熱環境轉移到通風、陰涼的地方, 有條件的話移到空調房間, 使其平臥, 墊高頭腳, 迅速解開衣扣, 鬆開或脫去衣物。
快速降溫:以物理降溫為主要方法,
及時補水:若患者仍有意識, 可補充一些清涼飲料, 並加入少量食鹽, 但不要急於大量補充水分, 否則會引起嘔吐、腹痛、噁心等症狀。 也可為患者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成藥, 但要考慮病人是否能夠耐受, 神志不清的患者可能不具備服藥條件。 已經昏迷者不要強行喂水, 以免引起氣道梗阻或嘔吐窒息。
緊急轉送:一旦患者表現出意識障礙、呼吸急促、皮膚乾熱,
牢記八要點, 遠離熱射病
1.避免在高溫下暴曬。 酷暑時節, 氣溫會到達極值, 很多地區會突破40℃, 要儘量避免在一天中最熱的時間出行並減少戶外活動或運動鍛煉。 著裝選擇長袖襯衫、長褲, 戴上透氣性好的帽子, 多穿寬鬆、輕便、顏色淺的衣物出門, 出門前往頭部沫一點清涼油。
2.戶外作業時要少量多次飲水。 隨著氣溫不斷攀升,
3.工作前睡眠要充足。 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 容易導致疲勞。 很多職業晚上還要值班, 所以一定要保證充足睡眠(七小時), 睡覺時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 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每天至少午睡一小時, 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 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和體力迎戰酷暑。
4.工作間隙或結束要儘快散熱。 戶外作業中途休息或運動結束時, 要馬上走到陰涼處或大樹下, 馬上解開腰帶和衣服扣子, 不要紮堆兒,不要大聲說話,大家的距離保持在50米以上,最好是單人或兩人靜靜站著或坐著,這樣可以迅速散熱。
5.運動前補水要跟上。在日常運動和訓練中,切記要及時補水,科學補水。如運動員長跑、學校體育課等前兩個小時飲用600毫升淡鹽水或兩罐功能飲料,開始前15分鐘喝綠豆湯300毫升。
6.科學安排工作時間。避免在一天中最熱的時間中(12~15點)進行戶外作業;如果必須在溫度較高的時間工作或運動,應逐漸增加工作強度和運動持續時間,工作半小時就要休息一下,每次工作時間不要超過1.5小時。
7.要有一個涼快的環境。酷暑來臨時,有一個可以納涼降溫的場所,在清涼的環境中待上幾個小時,有利於機體恢復活力。如果家中或住處沒有空調,也可以選擇到商場、電影院等公共場所乘涼。在晚間睡覺時也要警惕室內高溫,合理調節室內溫度,保證房間通風。
8.多食清淡飲食。飲食上,要多選擇一些帶苦味的清淡飲食,如冬瓜、生菜、黃瓜、番茄等含水量較高的食物。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少吃葷腥、辛辣刺激性食物。文/莫鵬(火箭軍總醫院) 不要紮堆兒,不要大聲說話,大家的距離保持在50米以上,最好是單人或兩人靜靜站著或坐著,這樣可以迅速散熱。
5.運動前補水要跟上。在日常運動和訓練中,切記要及時補水,科學補水。如運動員長跑、學校體育課等前兩個小時飲用600毫升淡鹽水或兩罐功能飲料,開始前15分鐘喝綠豆湯300毫升。
6.科學安排工作時間。避免在一天中最熱的時間中(12~15點)進行戶外作業;如果必須在溫度較高的時間工作或運動,應逐漸增加工作強度和運動持續時間,工作半小時就要休息一下,每次工作時間不要超過1.5小時。
7.要有一個涼快的環境。酷暑來臨時,有一個可以納涼降溫的場所,在清涼的環境中待上幾個小時,有利於機體恢復活力。如果家中或住處沒有空調,也可以選擇到商場、電影院等公共場所乘涼。在晚間睡覺時也要警惕室內高溫,合理調節室內溫度,保證房間通風。
8.多食清淡飲食。飲食上,要多選擇一些帶苦味的清淡飲食,如冬瓜、生菜、黃瓜、番茄等含水量較高的食物。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少吃葷腥、辛辣刺激性食物。文/莫鵬(火箭軍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