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博的症狀
早博, 對於患有心臟病的患者來說, 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 早博可以說是一種很危險的情況, 遇到早博的話, 很可能導致乏力、頭暈等症狀。 一般來說, 遇到早博, 就需要患者及時的進行治療。 那麼, 早博的症狀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 也希望大家能夠多加重視早搏這種危險的症狀。
過早搏動簡稱早搏。 是指異位起搏點發出的過早衝動引起的心臟搏動, 為最常見的心律失常。 可發生在竇性或異位性(如心房顫動)心律的基礎上。 可偶發或頻發, 可以不規則或規則地在每一個或每數個正常搏動後發生, 形成二聯律或聯律性過早搏動。 按起源部位可分為竇性、房性、房室交接處性和室性四種。 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見, 其次是房性, 結性較少見。 竇性過早搏動罕見。 早搏可見于正常人, 或見於器質性心臟病患者, 常見於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病等。
臨床表現
過早搏動可無症狀, 亦可有心悸或心跳暫停感。 頻發的過早搏動可致(因心排血量減少引起)乏力、頭暈等症狀,
併發症
本病會誘發室性心動過速, 心室顫動, 在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心性猝死。
治療
應參考有無器質性心臟病, 是否影響心排血量以及發展成為嚴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而決定治療原則。
無器質性心臟病基礎的過早搏動, 大多不需特殊治療。 有症狀者宜解除顧慮, 由緊張過度情緒激動或運動誘發的過早搏動可試用鎮靜劑和β-受體阻滯劑。
頻繁發作, 症狀明顯或伴有器質性心臟病者, 宜儘快找出早搏發作的病因和誘因, 給予相應的病因和誘因治療, 同時正確識別其潛在致命可能, 積極治療病因和對症治療。
除病因治療外, 可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