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變異性度什麼意思
在臨床醫學中, 有著很多比較專業的屬於, 心率變異性就是其中之一。 而心率變異性主要是用來反應心率的變化情況的, 可以用來判斷患者是否有心血管疾病, 如果有這種疾病的話, 需要及時進行治療。 如果沒有心血管疾病卻有著一定的患病傾向的話, 也是要通過一定的方法進行預防的。
一、心率變異性的簡介
心率變異性(HRV)是反映自主神經系統活性和定量評估心臟交感神經與迷走神經張力及其平衡性, 從而判斷其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及預防, 可能是預測心臟性猝死和心律失常性事件的一個有價值的指標。 致命性的心律失常與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加、迷走神經的興奮性減少有關, 自主神經系統活動的量化可以通過心率變化的程度表現出來。 心率變異(HRV)代表了這樣一種量化標測, 即通過測量連續正常R-R間期變化的變異性來反映心率變化程度、規律,
心率變異性是指逐次心搏間期的微小差異, 它產生於自主神經系統對心臟竇房結的調製, 使得心搏間期一般存在幾十毫秒的差異和波動。
二、心率變異性為何產生變化?
心率變異性是指逐次心跳週期差異的變化情況, 它含有神經體液因素對心血管系統調節的資訊。 心率變異性的大小實質上是反映神經體液因素對竇房結的調節作用, 也就是反映自主神經系統交感神經活性與迷走神經活性及其平衡協調的關係。 在迷走神經活性增高或交感神經活性減低時, 心率變異性增高, 反之相反。
三、心率變異性的臨床意義
研究表明, 對糖尿病和心肌梗死後的心率變異性分析有重要 的臨床意義。 在上述兩種疾病中, 心率變異性下降與心源性猝死 相關。 另有報導, 急性心肌梗死時心律變異性下降, 此時, 交感神經活動處於主導地位, 而副交感神經活動減弱。 結果導致室顫閾 值降低, 容易發生室顫。 而且, 前壁較下壁心肌梗死心率變異性下 降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