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人群如何才能工作并快樂著
超過半數的職場人處于抑郁狀態
一名公務員, 他對“精神壓力大”也深有體會。 “我經常有寫不完的材料。 平時工作任務沒完成, 就會飯吃不香、覺睡不好。 很多時候, 連夜趕出來的材料文件, 還要面臨推倒重來的命運。 現在我一接到任務, 就條件反射地想到‘能不能過關’, 用‘寢食難安’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
其實, 像這種精神狀況欠佳的情況, 在職場大有人在。 最近, 公布了一項對我國6省市1.3萬多名職業人群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被調查對象為公務員、科技人員、企事業管理人員、教師、體力勞動者5類城市職業人群,
客觀生存環境的擠壓使得職業人群成為精神障礙高危人群
職業人士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 精神健康狀況卻不容樂觀。 原因何在?專家表示, 由于當代社會節奏快、競爭強、壓力大, 以及客觀生存環境的擠壓, 使得職業人群逐漸成為情感性精神障礙的高危人群。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的此次調查還發現, 不但被調查的職業人群是情感精神障礙的高危人群, 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 調查對象的自評抑郁得分有遞增的趨勢。 專業人士分析, 這可能是由于隨著年齡的增長, 無論男性還是女性, 承受的工作壓力、社會責任、家庭負擔和疾病因素的影響逐漸增多, 加重了他們的抑郁情緒。
與此同時, 一個令人擔心的現象是, 職場人群往往由于工作壓身而無暇顧及自己的健康, 在出現心理問題時沒有覺察或不會疏導, 以至于產生嚴重的后果。 另外, 由于存在偏見和歧視, 導致一些焦慮癥或抑郁癥患者有病恥感, 回避或掩蓋自己的病情。
精神也有亞健康, 需及時干預和恰當處理
我們常說的亞健康不是只有身體有, 精神也有亞健康。 像情緒不穩、工作效率下降、出現人際沖突等, 都屬于精神亞健康狀態, 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演變成焦慮癥、抑郁癥等精神障礙, 但如果及時干預, 就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社會支持與焦慮和抑郁得分均呈負相關。 “社會支持作為應激過程中個體可利用的外部資源, 對個體維持一般的良好情緒體驗及身心調節具有重要意義。
職場人士如何才能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建立一種平衡, 讓自己既工作得勁又活得精神?專家還給出了以下建議:在工作環境中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 完善個人的溝通能力;職場中有許多規則需要遵守, 應保持自察自省的良好習慣, 以積極心態進行心理和行為的調整;需盡好家庭責任, 處理好與其他家庭成員的關系, 互相理解、體貼。 此外, 還要認識自然災害、人為事故、交通意外等突發事件帶來的心理變化, 積極尋求心理支持和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