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別自己嚇自己,人沒那麼容易得癌症

大便黏沖不掉, 在中醫裡稱為“便溏”, 還伴隨著排不盡的感受為大便粘滯不爽。 中醫上講解長期有便溏現象, 屬於體內有濕氣。 濕氣會引起體內黏膩, 並且糞便也會黏膩。 但是,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沒有這種大便與腸癌有關聯的說法, 所以不要聽信有關大便黏就是大腸癌的前兆。 如果大便黏並帶膿血建議去看醫生檢查是否有大腸類疾病, 而沒有則屬於常見的濕氣引起便溏。

引起大便黏常見原因:

1、長期大魚大肉, 像吃貨經常吃不停。 飲食過多導致消化跟不上, 濕氣滯留, 脾胃受損。

2、常喝啤酒、汽水、冷飲類飲品。

3、少動、熬夜、壓力大, 也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受阻, 水分代謝失調。

4、長期在空調房內, 導致濕氣入侵, 南方人長期待在濕氣環境中也會導致。

調理辦法:

【食療調理法】祛除體內的濕氣, 方法非常簡單, 學著自製一款藥茶即可。 下麵這款藥茶方子來自《本草綱目》, 祛濕效果很好。

赤小豆薏仁茶

材料:薏仁、赤小豆、芡實、馬齒莧、淡竹葉、槐米、綠茶

詳細做法:

1.將所有材料洗淨, 薏仁和赤小豆可以提前一天泡好。

2.加入所有材料, 放水煮, 把赤小豆煮軟, 即可。

3.一鍋一般可以飲兩天。

如果不想麻煩, 也可直接購買成品的赤小豆薏仁茶, 但重要選擇都含這些成分薏仁茶成分相同很重要。

【穴位調理法】

通過艾灸方法, 用艾條熏主要三個穴位:

關元穴:肚臍下面大約三寸的位置。

中脘穴:腹部的正中線, 也就是肚臍上面大約四寸左右的位置。

豐隆穴:在這個穴道的位置在小腿前外側, 也就是在外腳踝肩部上面大約八寸的位置。

解溪穴:這個穴道的位置在祖輩和消退交界的位置中, 橫紋中間的凹陷位置就是解溪穴了。

時間控制:穴位可以根據交替熏, 時間應該控制在10~15分鐘左右;如果是用火罐進行艾灸, 那麼時間可以稍微的進行延長,

控制在20~30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