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我國出臺腸出血性大腸桿菌防控方案

工作組, 共同研究制訂疫情防控方案, 及時控制疫情。 其二, 在醫療機構的腸道門診和腎病科開展主動監測, 啟動疑似病例日報或零報告、腹瀉病疫情動態報告等報告機制。 將食品中EHEC-O104H4納入地方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 其三, 開展三管一滅(管水、管糞、管飲食, 消滅蒼蠅), 加強食品和飲用水的衛生監督管理。 該方案明確要求, 疫情控制期間, 應及時組織對疫情發展趨勢和控制效果評估。 最後一例確診病例發生後10天內無新發病例時, 經專家組評估同意, 可將防治工作轉入常規監測與防治

導語:德國的毒黃瓜事件並未結束,

雖然目前我國沒有出現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病例, 但是我們的預防工作一定要做好, 據中國疾病預防中心發佈的消息, 我國已經發佈了《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04H4感染防控方案(試行)》方案。

日前, 中國CDC(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04H4感染防控方案(試行)》, 對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O104H4規定了嚴格的防範與控制措施。 根據方案要求, 臨床診斷病例、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均應及時予以報告, 並原則上要求其住院治療。

明確3種病例診斷標準

各地首例確診病例須經覆核

根據中國CDC確定的定義, EHEC-O104H4疑似病例為, 發病前10天內曾在該病流行地區旅行或居住, 或發病前10天內與該病臨床診斷/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 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1)有血性腹瀉或腹部痙攣性疼痛等症狀,

無實驗室證據診斷為其他非EHEC-O104H4感染者;(2)有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外周血塗片破碎紅細胞≥2%)、血小板減少、腎臟受累(血尿、蛋白尿、急性腎損傷)等溶血性尿毒綜合征臨床表現者。 確診病例為, 疑似病例具備下列之一者:從糞便標本中分離到EHEC-O104H4菌株, stx1和/ 或stx2基因檢測陽性;從糞便標本中檢測到stx1和/或stx2基因陽性, 同時aggR、wzy(O104)和fliC (H4)基因檢測全部陽性。

臨床診斷病例為, 在同一起暴發疫情中, 與確診病例流行病學密切相關, 並排除其他疾病的疑似病例。

根據該方案, 醫療機構發現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或確診病例時, 應按照感染性腹瀉報告要求上報, 並在傳染病報告卡中注明疑似、臨床診斷或確診EHEC-O104H4感染;及時採集糞便和其他相關標本,

以備檢測。

該方案要求, 各省(區、市)首例確診病例須經中國CDC覆核。

疑似病例也應住院治療

如暴發疫情將實行零報告制度

該方案規定, 出現散發病例時應採取4項防控措施。 其一, 發現疑似病例, 原則上應要求其住院治療。 其二, 醫療機構對住院病例應按照相關診療指導原則, 預防和控制該病醫院感染。 其三, 社區衛生機構對居家治療的輕症病例應定期隨訪並提供必要指導;對密切接觸者要密切關注其健康狀況。 疾控機構應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指導患者家屬或相關人員做好排泄物和被污染物品的消毒處理。

發生暴發疫情時應採取3項防控措施。 其一, 在當地政府統一領導下,

成立由衛生、教育、宣傳、農業、質監、工商和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組成的聯合工作組, 共同研究制訂疫情防控方案, 及時控制疫情。 其二, 在醫療機構的腸道門診和腎病科開展主動監測, 啟動疑似病例日報或零報告、腹瀉病疫情動態報告等報告機制。 將食品中EHEC-O104H4納入地方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 其三, 開展“三管一滅”(管水、管糞、管飲食, 消滅蒼蠅), 加強食品和飲用水的衛生監督管理。

該方案明確要求, 疫情控制期間, 應及時組織對疫情發展趨勢和控制效果評估。 最後一例確診病例發生後10天內無新發病例時, 經專家組評估同意, 可將防治工作轉入常規監測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