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山藥 有助健脾潤燥

山藥味甘、性溫、無毒, 可益氣養陰, 廣泛應用於肺、脾、腎諸髒之不足。 其內含澱粉酶、黏液質等物, 澱粉酶可幫助消化液將澱粉分解為葡萄糖, 而黏液質則在體內分解成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 二者可起到消食、健脾的作用。 臨床常用的參苓白術散就是以山藥配伍人參、白術、茯苓等治療脾虛引起的食欲不振、氣短乏力、腹瀉等證, 有很好的療效。 經常用山藥、粳米各等分煮粥喝對改善胃腸道功能也大有裨益。

小兒消化不良、挑食則可用蒸熟的山藥泥拌白糖當早餐作輔助治療。 山藥還能補肺氣, 益肺陰,

並可斂肺止咳, 若與黨參、麥冬、五味子等同用, 可治療肺虛久咳或虛喘。 山藥可補腎固精、止帶, 與不同的藥物配合可治療腎陰、腎氣不足導致的腰酸腿軟、遺精、遺尿、婦女白帶過多等證, 如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縮泉丸等均含有山藥。 還可用於治療消渴(糖尿病)病人的多飲、善食、尿多, 單用山藥60~100克(鮮品加倍)加水煮爛服用, 每日一次, 可改善症狀。

元代醫學家李杲關於山藥還有“皮膚乾燥, 以此物潤之”的說法。 因此, 山藥不僅是滋補扶正的良藥, 還是美容養顏的健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