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過年不要“正月病” 如何健康過正月

在春節長假中, 盡情休息和玩耍的人不在少數, 長假往往容易給人形成“休息模式”, 造成長假結束後, 無法回到正常的工作和休息模式, 出現易困易倦的狀態。 像這樣因長假反而導致疲勞的狀態就被稱為“正月病”。

出現正月病有幾個原因:

1、冬季寒冷, 不願外出活動;

2、大吃大喝, 大魚大肉不加限制地吃;

3、娛樂活動過於豐富, 常熬到半夜還不睡;

4、認為休息補眠是正常的做法而不加限制地睡覺。

可以說, 出現正月病的根本原因, 就是人們在長假過程中隨意打亂正常的生物鐘和生活秩序導致的。 一旦生物鐘被打破,

就難以建立, 進而導致人們在工作開始後, 注意力不集中、沒有工作狀態、疲憊倦怠等。 另外, 1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 在這段期間人們的戶外活動減少, 也容易導致身體因缺乏運動而出現倦怠。 因此, 在春節長假期間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對於預防正月病來說是最重要的一步。

預防正月病, 正月如何正確過?

那麼, 想要不得正月病, 該如何正確度過正月呢?專家認為, 尤其需要注意三點:

第一、白天不要喝酒

正月裡, 免不了挨家挨戶拜年, 談到興致高處, 把酒言歡往往是免不去的一步。 “過年大家高興, 喝點酒也是應該的”, 不少人往往這麼想。 但白天開懷暢飲, 到了晚上又因精神過於亢奮而通宵看電視、玩遊戲或打麻將,

導致晨昏顛倒。

正月裡喝酒為常事, 但需要注意的是, 為了健康著想, 白天最好不要喝酒, 就算要喝, 也以一小杯為好, 淺嘗輒止, 不可喝得酩酊大醉。

第二、大吃大喝最多兩天

春節到來, 家家戶戶少不了殺雞殺魚, 做一桌子好菜。 傳統春節裡, 幾乎以葷菜為主, 大吃大喝非常容易導致脂肪、能量攝入過多, 導致腸胃負擔加重, 無法吸收, 出現各種腸胃不適的症狀。 再加上如果每天喝酒, 更有可能讓腸胃運動變得更加緩慢。

因此, 在春節到來之際, 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可以適當地吃一些應節氣的美食佳餚, 但從大年初二開始, 飲食就要慢慢恢復正常, 增加蔬菜、水果等的攝入, 不可一味大吃大喝。 在假期快要結束時, 更要注意調整狀態,

迎接即將到來的工作日。

第三, 白天儘量外出活動

一月是一年中相對最寒冷的季節, 因此在春節長假時, 大部分人都選擇在家裡烤火, 吃吃喝喝看看電視, 而不願到戶外活動, 但缺乏運動容易讓身體產生倦怠。 因此, 最好每天在正餐過後都能外出散步, 或是相約朋友逛街, 進行適當的身體運動。

長假最後一天為調整日, 調整好狀態迎接工作

在長假的最後一天, 應當將自己的狀態調整為工作狀態, 以良好地應付第二天的工作。 在這一天, 應當早睡早起, 規律飲食, 減少外出約會遊玩或接待親朋到半夜的情況。 同時要適當減少娛樂專案, 做一些和平時工作有關的事情。

另外, 長假結束需要去到外省工作的人也要注意,

不要將行李打包、衣物涮洗、紀念品購買等事務全部堆到最後一天來做, 否則體力消耗過大, 加上旅途疲勞, 很容易導致第二天缺乏精力和體力上班。

春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 在這段期間裡, 人們都祈望來年能夠萬事如意, 心想事成。 但是在那之前, 保證自己的健康, 先過一個健康的年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