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識一藥 野菊花
苦、辛, 微寒。 歸肝、心經。
【功效】清熱解毒。
【應用】
1.癰疽疔癤, 咽喉腫痛。 本品辛散苦降, 其清熱瀉火, 解毒利咽, 消腫止痛力勝, 為治外科疔癰之良藥。 用治熱毒蘊結, 疔癤丹毒, 癰疽瘡瘍, 咽喉腫痛, 均可與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銀花等同用, 如五味消毒飲。
2.目赤腫痛, 頭痛眩暈。 本品味苦入肝, 清瀉肝火;味辛性寒, 兼散風熱, 常與金銀花、密蒙花、夏枯草等同用, 治療風火上攻之目赤腫痛;若與決明子同用, 可用治肝火上炎之頭痛眩暈。
此外, 本品內服並煎湯外洗也用治濕疹、濕瘡、風疹癢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 10~15g。 外用適量。
【鑒別用藥】野菊花與菊花為同科植物, 均有清熱解毒之功, 但野菊花苦寒之性尤勝, 長於解毒消癰, 瘡癰疔毒腫痛多用之;而菊花辛散之力較強, 長於清熱疏風, 上焦頭目風熱多用之。
【古籍摘要】
1.《本草綱目》:“治癰腫疔毒, 瘰鬁眼瘜。 ”
2.《本草匯言》:“破血疏肝, 解疔散毒。 主婦人腹內宿血,
3.《本草求真》:“凡癰毒疔腫, 瘰鬁, 眼目熱痛, 婦人瘀血等證, 無不得此則治。 ”
【不良反應】少數患者口服野菊花煎劑或醇浸膏可致胃部不適、胃納欠佳、腸鳴、便溏等消化道反應。 注射液肌注亦有偶爾引起輕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