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唾液幹了以後還有細菌嗎?

唾液是人體口腔當中的一種液體, 唾液其中含有人體的細菌以及多種病毒和抗菌, 同時唾液大安鎮也含有一些人體的微量元素, 唾液其中也含有人體當中的一些蛋白質, 以及牙齒或者是口腔當中的寄生蟲或者是病菌等, 當唾液吐出的時候, 這些含量會在唾液當中存活, 一般情況下唾液幹了之後也會存在一定的細菌, 但是細菌量已經很小, 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唾液近於中性, pH為6.6~7.1, 成人每日分泌的唾液約為1~1.5 L, 其中約有99.4%是水, 其餘為唾液澱粉酶、溶菌酶和少量的無機物(如含鈉、鉀、鈣的元機鹽)等。 所以說幹後會留下極其微量的無機物 肉眼是看不到的唾液細菌

口腔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其他外來抗原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之一, 除了這一外源性負擔外, 還有大量的內源性微生物菌群寄生在口腔、牙齒和粘膜表面, 因此, 為宿主提供了大量的抗原刺激作用。

關於微生物菌落集群, 可以處分為兩大類, 第1類由游離形式的細菌組成, 主要存在於唾液中, 第2類由菌落形式的細菌組成, 主要存在於牙斑或粘膜表面。

主要構成

唾液的構成

口腔在唾液的不斷沐浴中, 唾液是一種特殊的分泌物, 含有大量抗菌的活性成分, 對於保持口腔的健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 這些唾液來源的物質, 通常為蛋白質, 主要在大小唾液腺中合成(2), 但也有相當部分通過齦溝液來源於血液或直接來源於口腔的多形核細胞(PMN)(3), 通常, 唾液中的抗菌物質分為非免疫球蛋白-內生因數、免疫球蛋白-獲得性因數。

唾液中的細菌

在唾液中還有其他重要的物質間接作用於病原微生物, 與唾液中的抗菌物質起協同作用,

這些物質為一些小分子的肽類, 常稱作生長因數, 很多研究顯示唾液中生長因數的濃度與粘膜細胞表面上生長因數的受體之間存在著直接的相關關係, 這些受體在生物被膜細菌附著時被活化。

人類唾液中含有的主要抗菌因數和生長因數

非免疫球蛋白, 內生因數

溶菌酶

乳鐵蛋白

唾液過氧化物酶

SCN-

H2O2

髓過氧化物酶

Cl-

凝集素

富含組氨酸的蛋白質

富含脯氨酸的蛋白質

粘蛋白

吞噬細胞

免疫球蛋白, 獲得性因數

IgA (sIgA), IgG and IgM

生長因數

EGF : 表皮生長因數

PDGF : 血小板生長因數

TGF : 轉化生長因數

FGF :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數

IGF I&II: 胰島素I&II 生長因數

過去對一些抗菌因數如乳鐵蛋白、溶菌酶、乳過氧化物酶系統產生的OSCN的活性研究得出的結果不一。 實際上, 單一抗菌物質是無法防止牙周病發生的, 相反, 是所有這些抗菌物質、內源性的/獲得性的因數和生長因數之間的協同作用才組成了防止口腔疾病有效的防禦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