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與肌張力的區別
因為很多人對肌力與肌張力的瞭解不是那麼深刻, 大家只是覺得這種疾病比較普通, 根本不需要在意, 要知道肌力與肌張力是不一樣的, 所以大家不要去混合在一起相提並論, 另外關於肌張力的輕度中度和重度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大家需要瞭解一下, 關於肌力與肌張力之間的區別究竟有多大?
基本概述
肌張力的產生與維持是一種複雜的反射活動, 其反射弧叫做"r-袢", 包括r-袢的傳入部分(肌張力反射的感受器是神經肌梭和神經腱梭)和r-袢的傳出部分(脊髓前角細胞及腦幹運動性神經核內的a運動神經元, 支配梭外肌、r運動神經元發出Ar纖維到達並支配梭內肌)。 其反射弧任何部位的病變均可引起肌張力改變。
分級
被動活動(PROM)肌張力分級標準
Ⅰ 輕度
在PROM的後1/4時候, 即肌肉處於最長位置時出現阻力.
Ⅱ 中度
在PROM的1/2是出現阻力.
Ⅲ 重度
在PROM的前1/4, 即肌肉處於最短位置時出現阻力.
肌力是指肢體作隨意運動時肌肉收縮的力量。 檢查方法是囑患者上下肢依次作各關節伸、屈運動, 並光吸檢查者所給的阻力, 觀察肌力是否正常、減退或癱瘓, 並注意癱瘓部位。 一般上肢作上臂的外展、內收、前臂伸屈、腕的伸屈、手指的外展、內收、握拳。 下肢作屈髖、小腿伸屈, 足蹠及背屈等。 在病情需要時, 尚需對有關的每個肌肉進行分別檢查。
檢查方法
檢查時令患者作肢體伸縮動作, 檢查者從相反方向給予阻力, 測試患者對阻力的克服力量, 並注意兩側比較。 根據肌力的情況, 一般均將肌力分為以下0--5級, 共六個級別:
0級 完全癱瘓, 測不到肌肉收縮。
1級 僅測到肌肉收縮, 但不能產生動作。
2級 肢體能在床上平行移動, 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 即不能抬離床面。
3級 肢體可以克服地心引力, 能抬離床面, 但不能抵抗阻力。
4級 肢體能做對抗外界阻力的運動, 但不完全。
5級 肌力正常。
臨床意義
不同程度的肌力減退可以分為完全癱瘓和不完全癱瘓(輕癱)。
不同部位或不同組合的癱瘓可分別命名為:①單癱:單一肢體癱瘓, 多見於脊髓灰質炎;②偏癱:為一側肢體(上、下肢癱瘓)常伴有一側顱神經損害, 多見於顱內損害或腦卒中;③交叉性偏癱:為一側肢體癱瘓及對側顱神經損害, 多見於腦幹病變;④截癱:為雙下肢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