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寶寶在發現耳朵有黃水流出,
而且有臭味的話,
最好是及時去醫院做個檢查,
因為很可能是耳朵裡面有點發炎,
或者是中耳炎之類的一些耳部疾病,
因為耳朵內部的結構我們在外面是看不見的,
所以一旦有了問題,
不是很容易被發現,
如果有黃水流出很可能是黃膿之類的液體所產生的,
所以家長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瞭解一下吧!
耳鼻流液的話不要自己處理,趕緊去醫院吧. 多數可能是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
由於幼兒鼻咽管從結構上比成年人短且直,
鼻咽部的感染很容易擴散到中耳,
造成中耳炎。
要抓緊去醫院診治,
否則可能導致耳聾。
有可能是中耳炎,
建議去醫院先看看再做處理。
不 要耽誤快去醫院,不然發展嚴重了就不好治了! 您好:也許是中耳炎,
建議就醫。
病因症狀 中耳炎,
俗稱“爛耳朵”,
是鼓室粘膜的炎症。
病菌進入鼓室,
當抵抗力減弱或 細菌毒素增強時就產生炎症,
其表現為耳內疼痛(夜間加重)、發熱、惡寒、口苦、 小便紅或黃、大便秘結、聽力減退等。
如鼓膜穿孔,
耳內會流出膿液,
疼痛會減輕,
並常與慢性乳突炎同時存在。
急性期治療不徹底,
會轉變為慢性中耳炎,
隨體質、 氣候變化、耳內會經常性流膿液,
時多時少,
遷延多年。
中醫將本病稱為“耳膿”、 “耳疳”,
認為是因肝膽濕熱(火)邪氣盛行引起。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臨床上以嬰幼兒多見,
主要是因為小兒從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兒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得病後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
細菌進入中耳而發病。
另外小兒飲食時,
發生嗆咳、嘔吐時,
食物應 易從耳咽管進入中耳,
產生炎症。
耳疼、頭痛、頭暈、發熱、輕者低熱,
重者發熱、體溫可高達40℃,
可伴有嘔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狀。
不會說話的嬰兒哭鬧不安,
常抓耳朵。
1-2天后耳內 鼓膜穿孔,
膿液流出後,
耳痛等症狀減輕,
如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
很容易轉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俗稱“臭耳底子”,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未能及時治癒,
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主要有流膿、耳鳴、耳痛、頭痛、頭暈等。
可分為 三種類型。
①單純型:炎症未破壞骨質,
耳內流膿為粘膿性或粘淮性,
無臭味。
② 壞死形:炎症已侵潤到骨質,
耳內流出物如乾酪樣(豆渣樣),
量少,
有血絲。
③膽 脂瘤型:由於炎症的長期刺激,
上皮增生活躍,
耳內流出物夾雜有上皮脫屑,
及黃 白色有惡臭的油片狀物。
後兩種類型如不及時治癒,
會造成不良後果。
以上就是針對寶寶耳朵流黃水的一些分析和介紹,
看完之後相信您對此也有了一定瞭解了吧?建議你平時在生活中要注意不要給寶寶總是挖耳朵,
因為寶寶的皮膚還有耳膜什麼的都特別嬌嫩,
很可能會因為這些操作影響到寶寶身體的發育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