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寶爸寶媽須知的寶寶補鈣誤區 正確的補鈣方法

寶寶補鈣的誤區

1、吃牛肉有利於骨骼

不少人認為歐美人骨骼強壯是因為愛吃牛肉。 事實上, 很多吃牛肉甚多的人, 正是鈣缺乏相當嚴重的人。 這是因為牛肉本身含鈣量極低--所有的肉都是這樣。 同時, 肉裡面含有大量的“成酸性元素”, 主要是磷、硫和氯, 它們讓血液趨向酸性, 身體不得不用食物和骨骼中的鈣離子來中和成酸性元素, 因而增加體內鈣元素的流失, 減少鈣的吸收。 所以, 缺鈣的中老年人應當適當控制肉類的攝入量, 不論是紅肉還是白肉。

2、吃蔬菜與骨骼健康無關

不少人偏愛動物食品, 卻很少注意補充蔬菜。 他們以為蔬菜裡面只有些膳食纖維和維生素, 與骨骼健康無關。 實際上, 蔬菜不僅含有大量的鉀、鎂元素, 可説明維持酸堿平衡, 減少鈣的流失, 本身還含有不少鈣。 綠葉蔬菜大多是鈣的中等來源, 如小油菜、小白菜、芥蘭、芹菜等, 都是不可忽視的補鈣蔬菜。

3、喝了骨頭湯就不會再缺鈣

骨頭裡面的鈣決不會輕易溶出來。 有實驗證明, 在高壓鍋蒸煮兩小時之後, 骨髓裡面的脂肪紛紛浮出水面, 但湯裡面的鈣仍是微乎其微。 要想用骨頭湯補鈣, 只有一個方法:加上半碗醋, 再慢慢地燉上一兩小時。 醋可以有效地幫助骨鈣溶出。 需要注意的是:這時一定不要用高壓鍋, 最好用砂鍋來燉, 避免在骨頭湯中溶出過多的鋁。

正確的補鈣方法

1、食補必須選對食物

不少爸媽青睞動物骨, 比如排骨湯, 其實是“一相情願”。 原來, 排骨中的鈣含量低, 1斤排骨大約只有25毫克的鈣質, 加上骨頭中的鈣又難以溶解在湯中(湯中的鈣僅相當於排骨的1/10), 而寶寶每天的鈣需求量至少在400毫克以上,

顯然排骨湯難以如願。 比較起來, 無論就鈣的含量或者吸收率來看, 奶類才是最佳來源, 母乳最優, 其次是配方奶, 再後是鮮奶。 除了奶類, 魚、蛋、豆類、綠葉蔬菜等值得推薦。

2、藥補要抓好時機

如不可將鈣劑與植物性食物或油脂類食物同吃, 因為植物性食物如蔬菜大多含有草酸鹽、碳酸鹽、磷酸鹽等鹽類,

可與鈣質結合而妨礙鈣的吸收;而油脂分解之後生成脂肪酸, 同樣可與鈣結合而不易被腸道吸收。 其次, 為了避免奶汁干擾鈣的吸收, 最好將補鈣安排在兩次餵奶之間進行。

3、促進鈣的吸收

俗話說:一個朋友三個幫。 鈣也是這樣, 當它隨食物吃進以後, 需要多種因素來促進機體的吸收與利用, 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如維生素D、C等能促進鈣的吸收, 葷素平衡能提高鈣的利用率(如豆腐燉魚, 穀類與豆類混食等)等。

4、減少鈣流失

有些寶寶鈣補了不少, 也比較注重增加維生素D以及維生素C的攝取, 結果仍然缺鈣, 那就得反思一下食物的搭配是否科學, 很可能是某些不當的食物成分增加了鈣的流失。

5、鈣磷比例失衡

正常情況下, 寶寶體內的鈣、磷兩種礦物元素的比例是2∶1, 換句話說, 鈣是磷的2倍, 如果寶寶的食譜恰恰是這個比例, 那麼鈣的吸收利用率就高。 實際情況呢?由於爸媽大多遷就寶寶的口味, 過多地攝入碳酸飲料、可樂、咖啡、漢堡包、比薩餅、小麥胚芽、炸薯條等食物,

而這些食物都是磷的“富礦”, 致使大量磷湧入體內, 使鈣與磷的比例高達1∶10以上, 磷一旦多了, 會把體內的鈣“趕”出體外, 導致缺鈣。

6、補鈣不補鎂

鈣與鎂如同一對好搭檔, 當兩者的比例為2∶1時, 最利於鈣的吸收與利用。 遺憾的是家長往往注重補鈣, 卻忘了補鎂, 導致體內鎂元素不足, 進而累及鈣的吸收。 鎂在以下食物中較多, 如堅果(杏仁、腰果和花生)、黃豆、瓜籽(向日葵籽、南瓜籽)、穀物(特別是黑麥、小米和大麥)、海產品(金槍魚、鯖魚、小蝦、龍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