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武威小吃有哪些

武威這種地方主要是生產小麥為主, 所以這個地方的美食自然是以面食為主, 面食在人們的手中可以發揮出無盡的光彩。 武威的小吃主要是高莊饅頭、肉夾子以及山藥米拌湯等, 這些小吃都是利用了當地獨特的糧食來制作的, 所以麥香是比較重的, 而且口感是非常高的, 適合每一個年齡段的人。

1、高莊饅頭

高莊饅頭(甜水饅頭), 是用麩酵配以優質精粉揉成發面蒸制而成, 是涼州的優秀傳統食品之一。 其制作一般要經過和面、發酵、再多次和面成形、上籠蒸制等工序, 發酵時需多次摻入精細面粉揉勻, 蒸鍋時蒸籠不得漏氣, 蒸出的涼州 “食 ”文 化饅頭白、暄、香, 外形天圓地方, 品味綿軟可口, 無堿味, 且入口即化, 極適宜老幼食用。

2、肉夾子

俗稱肉夾子的涼州臘肉夾饃(饅頭), 最早始于明代, 被譽為現在涼州的“三明治”。 制作時選用新鮮豬肉和傳統臘汁,

配以花椒、大香、鮮姜、胡椒、八角茴香、肉桂等傳統燉肉佐料, 經過獨特的烹調工藝煮成臘肉, 內質香而不沖、肥而不膩、熟而不爛, 肉色金黃。 用快刀將高莊饅頭切成薄片, 臘肉切成肉片, 豬肚切成肉絲, 把肉片、肚絲夾入高莊饅頭, 形成六夾或八夾。 不論春夏秋冬食之, 都很適口。

3、山藥米拌湯

山藥米拌湯是用涼州小米與洋芋(我們稱山藥)做成。 制作時, 將小米淘洗干凈, 下入砂鍋, 用旺火熬煮至涼州 “食 ”文 化八成熟, 再把去皮洗凈的洋芋切成方塊投入, 并撒入少許干面粉或淀粉打成糊狀兌入, 用勺使勁攪勻, 調鹽即成。 食前可熗少許清油、蔥花。 特點是味淡色亮, 清香可口。 有“要吃涼州飯, 山藥米拌湯”之俗語。

4、米湯油馓子

米湯油馓子是涼州特色小吃之一。 米湯用涼州特產黃米和少許扁豆調入砂鍋用旺火熬成, 再將少許面粉或玉米淀粉打成糊狀兌入, 加入適量碘鹽;食前熗清油、蔥花、花椒粉即成。 特點是味咸色黃, 入口綿細香甜。 進食時將炸好的油馓子撅成小段, 泡入扁豆米湯中,

再加少量白糖。 這是一種經濟實惠的風味美食~尤其在炎熱的夏季, 或醉酒后, 食用米湯油馓子既可降低體溫, 又可調解飲食口味。

5、三套車

“三套車”:涼州行面、臘肉、冰糖圓棗茯茶, 在河西走廊聞名遐邇。 無論外地游人還是本地人均愛食用, 經濟實惠。 走進城區北關市場和其它一些市場, 當一碗行面、一盤臘肉、一杯圓棗茯茶映入你的眼簾, 就會使你產生一種較強烈的食欲。 “三套車”極適宜老幼食用, 被稱為涼州快餐。

6、涼州涼粉

涼州涼粉別具風味。 據《東京夢華錄》載, 北宋時期已有“細索涼粉”應市, 距今有近千年的歷史。 涼州涼粉品種繁多, 風味各異, 制作考究, 用料獨特, 既能“充饑”, 也可“下菜”。 一般常見的有豌豆制成的白涼粉, 蕎麥制成的褐涼粉,

扁豆、黃豆、蠶豆制成的黃涼粉, 綠豆制成的綠豆粉, 沙米制作的沙米粉, 洋芋淀粉制成的洋芋粉等。 白的透亮似白玉, 黃的像蛋黃, 黑的青如烏色。 白涼粉尤為討人喜愛, 它晶瑩透明, 手托一寸厚的塊子, 隔粉能看見指紋。 食時可切成薄片細條, 或一寸見方的大丁, 有的還用旋子旋成面條狀, 加入調料醬油、醋汁、蒜泥、芝麻醬、油潑辣椒、芥茉等。 喜歡抖點味精、花椒粉, 拌點香菜或嫩芹菜也可享用。 看上去白紅帶油光, 誘人食欲大增, 吃起來咸、酸、辣、鮮, 五味俱全。

7、撥魚子

撥魚子:制作時舀一碗面粉, 倒進涼水, 攪拌成軟溜溜的一團。 使一根竹筷, 順碗沿一蹭、一旋, 就撥出一條“魚”, 反復多次, 水沸“魚”亂游。 可以撈出配以菜、鹵吃, 也可連湯吃。 做一頓飯只需用一付碗筷一頂鍋, 我們把它稱為“光棍飯”。 在涼州市場上, 于家撥魚子當占上風, 給涼州百味小吃增添了一份獨特之味。

8、武威大月餅

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 涼州有句俗話說“五月端五穿出來, 八月十五端出來”。 其實端出來的就是中秋大月餅。 涼州月餅,具有數十層各色花紋,且十分漂亮,其最大特點是“大”。除大月餅外,還有小月餅和各種動物形狀的餅。相傳,古時為反抗壓迫,爭取自由,每逢中秋時節,走親串友,為攜帶書信方便,在月餅中夾帶紙條,以示通告,如今以示紀念。大的月餅,足有十來公斤,像小汽車輪子似的,每逢中秋節,女婿攜妻帶子去丈母娘家,大多左手提著大月餅,右手提著涼州酒。

9、攪團

攪團可以說是我們武威人心心念念想的美食了。攪團要360攪。做攪團一手端面粉,一手拿搟面杖,把面粉均勻地倒入開水鍋里,同時不停地攪拌,攪至沒有干面粉為至,然后注入一定量的開水,用搟面杖劃成一團一團的,待燒開冒泡時,用力攪拌,直至均勻無小顆粒。第二次注入開水加熱,待熟后,最后一次攪勻,一鍋攪團就做成了。重點來了,攪團要想好吃,那必須跟蒜和辣椒拌在一起,蒜搗成蒜泥,拿熟油一嗆,辣椒粉撒芝麻,同樣拿熟油嗆,那味道簡直涼州一絕!

10、面皮子

在中國人的食俗口味上,歷來有“東咸西酸”之說, 西北人 以素食酸味而著稱。 武威 面皮子既重用醋,又突出香辣,甚至后者更為明顯,這是其不同于別處的面皮子(或稱“釀皮子”)的獨特之處。

涼州月餅,具有數十層各色花紋,且十分漂亮,其最大特點是“大”。除大月餅外,還有小月餅和各種動物形狀的餅。相傳,古時為反抗壓迫,爭取自由,每逢中秋時節,走親串友,為攜帶書信方便,在月餅中夾帶紙條,以示通告,如今以示紀念。大的月餅,足有十來公斤,像小汽車輪子似的,每逢中秋節,女婿攜妻帶子去丈母娘家,大多左手提著大月餅,右手提著涼州酒。

9、攪團

攪團可以說是我們武威人心心念念想的美食了。攪團要360攪。做攪團一手端面粉,一手拿搟面杖,把面粉均勻地倒入開水鍋里,同時不停地攪拌,攪至沒有干面粉為至,然后注入一定量的開水,用搟面杖劃成一團一團的,待燒開冒泡時,用力攪拌,直至均勻無小顆粒。第二次注入開水加熱,待熟后,最后一次攪勻,一鍋攪團就做成了。重點來了,攪團要想好吃,那必須跟蒜和辣椒拌在一起,蒜搗成蒜泥,拿熟油一嗆,辣椒粉撒芝麻,同樣拿熟油嗆,那味道簡直涼州一絕!

10、面皮子

在中國人的食俗口味上,歷來有“東咸西酸”之說, 西北人 以素食酸味而著稱。 武威 面皮子既重用醋,又突出香辣,甚至后者更為明顯,這是其不同于別處的面皮子(或稱“釀皮子”)的獨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