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盲腸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植物名實圖考》卷十四隰草類鬼針草條附圖特徵與本種相符。

【拼音名】Mánɡ Chánɡ Cǎo

【別名】鬼針草、黃花霧、玉盞載銀盃、婆婆針、感冒草、豆渣草、鬼見愁、豆渣菜、狗劄、細毛鬼針草、一包針、劉寄奴、跟人走、帶人走、豆叉菜、杈杈草、牙金草、蝦鉗草、三葉婆婆針、路邊針、三叉槍、一把針、引線包、金絲苦令、草鞋坪、粘身草、鬼菊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三葉鬼針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idens pilosa 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采, 鮮用或切段曬乾。

【性味】味甘;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健脾。 主時行感冒;咽喉腫痛;黃疸肝炎;暑濕吐瀉;腸炎;痢疾;腸癰;小兒疳積;血虛黃腫;痔瘡;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30g, 鮮品加倍;或熬膏;或搗汁。 外用:適量, 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婦女經期忌服。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