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其他感官為什麼這麼強
近日, 《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 與正常人相比, 盲人的其他感官能力確實有增強。
眼睛無法看 感官來彌補
這項小型研究共選取了12名盲人和16名視覺正常的人。 其中, 盲人參與者包括天生失明或是3歲前就已失明。 研究人員利用精細的腦補掃描將盲人的大腦與視力正常人的大腦進行了對比。 掃描結果顯示, 相比視力正常的參與者, 這些盲人參與者的聽覺、嗅覺和觸覺都具有很高的敏感度。 此外, 掃描結果還顯示, 失明的人其他領域的能力也有增強, 包括記憶力和語言能力。
研究人員認為, 之所以會造成這種大腦變化, 是由於我們的大腦具備“可塑”的特性, 也就是說它可以在神經元間產生新的連接。 “即使在完全失明的情況下, 大腦也會進行神經重塑來處理資訊, 因而利用更有效的方式與環境進行互動。 ”美國麻塞諸塞州眼耳醫院斯格本斯眼科研究院視覺神經可塑性實驗室主任魯特菲·梅拉貝特博士如此解釋。
大腦做改變 加強其他區
通過大腦掃描的結果進行分析, 研究人員發現, 盲人的大腦與視力正常人的大腦相比, 具有大量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差異。 “我們觀察到, 不僅在負責視覺處理的枕葉皮質區, 涉及記憶、語言處理和運動感官功能的區域也有顯著變化。 ”該研究的另一主要作者,
其中一些變化和神經元間的新連接有關。 例如, 研究人員發現, 盲人與視力正常的人相比, “白質聯繫和功能連接”存在差異。 為了幫助理解, 鮑爾將白質連接比喻成我們大腦中資訊流通過的“高速公路”, 而功能連接則可以被認為是大腦區域間是如何相互“溝通”的。
與視力正常的人相比, 盲人大腦中視覺部分與其他區域間的連接更少, 不過, “與另一些感官相關的其他大腦區域則連接更多”, 例如涉及語言和聽覺處理的區域。 “通過加強這些區域之間的連接, 大腦似乎能夠抵消失明造成的不利因素。 ” 鮑爾說。
研究人員希望通過對這些連接的進一步瞭解, 能夠開發出更有效的康復手段,
視覺區改行 可塑性很強
在此前的研究中,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就曾發現, 天生失明的人可以“重新招募”大腦中與視覺相關的區域, 使其在與語言學習相關的任務中“出把力”。 這表明儘管大腦中的一些區域原本不是為語言而進化的, 但卻能參與語言處理。 “這種從視覺到語言的可塑性非常引人注目。 ”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麻省理工大學的瑪麗娜·柏德妮感歎。 (陳小丹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