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天牛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Tiān Niú

【別名】蠰、齧桑(《爾雅》), 齧發(《爾雅》郭璞注), 天水牛(《奇效良方》), 八角兒(《綱目》)。

【來源】為天牛科昆蟲星天牛、桑天牛或其他近緣昆蟲的全蟲。

【性味】

①《綱目》:有毒。

②《本經逢原》:甘, 溫, 小毒。

【功能主治】《綱目》:治瘧疾寒熱, 小兒急驚風及療腫。 箭鏃入肉, 去痣靨。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 外用:研末調敷。

【附方】治疔腫惡毒:八角兒(楊柳上者, 陰乾去殼)四個(如冬月無此, 用其窠代之), 蟾酥半錢, 巴豆仁一個, 粉霜、雄黃、麝香少許。 先以八角兒研如泥, 入溶化黃蠟少許, 同眾藥末和作膏子, 密收。 每以針刺瘡頭駐出血, 用榆條送膏子麥粒大入瘡中,

以雀糞二個, 放瘡口, 瘡回即止, 不必再用也。 忌冷水。 (《綱目》透骨膏)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