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詳解潮汕粥 養生講究多
翁淑賢
營養指導 陳瑞芳,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保健科主任、教授。 (記者喬軍偉攝)
吃貨營養課堂系列之潮汕粥
不可喝太燙的粥,
提起潮菜, 一眾誠摯的吃貨會很容易“刹不住車”。 因為好吃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了。 特別是自小在潮汕地區長大、如今已背井離鄉的小夥伴們, 回想起昔日在老家至好的 “獨一味”, 鄉愁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漫上心頭。 我的“鄉愁”, 是一碗白粥, 潮汕人口中的“白糜”。 你是否覺得白粥太過平淡無奇?但在許多潮汕人家, 早晚喝一碗熬得恰到好處、清清爽爽的“白糜”, 清腸熨胃, 被視為“穩心妥帖”的養生之道。 當然, 配“糜”的“雜鹹”(小菜)也不可或缺:鹹菜、蘿蔔乾、魚飯、生醃蟹、醃蝦姑、香腐、鹹幹花生……各種鹹酸甜香的風味, 多不勝數, 以致外地人笑稱:潮汕人喝的這一碗“白糜”猶如帝王般,
文/廣州日報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方甯、張秋霞
吃貨體驗
無論是“白糜”還是以如今風靡大江南北的海鮮砂鍋粥為典型代表的“香糜”, 熬得恰到好處, 喝起來清腸熨胃, 實在是“穩心妥帖”的養生之道。
潮汕人講究吃, 但最有群眾基礎的卻是一碗簡簡單單的“白糜”。 很多潮汕人即使客居他鄉, 只要有條件早上都會煮一鍋“白糜”。 這也是我多年在外堅持得最久的飲食習慣, 其實也不是刻意堅持, 只要早上在家有足夠的時間, 起床後邊泡茶邊煮“糜”已經成為一種“條件反射”。
在外工作生活多年, 嘗過各種美味之後, 回想起小時候在家老聽長輩說, 一碗“糜”落肚最“慰胃”、“穩心”, 感受至深。
記者心水菜:白糜、海鮮砂鍋粥
心水菜式一:白糜
最好選新米, 熬到米粒“爆腰”, 米香散發出來, 粥湯黏稠、米心仍有嚼勁就可以了。
在潮汕地區, 一碗清清爽爽的“白糜”, 可配的“雜鹹”(小菜)很多, 最常見的是以菜脯(醃蘿蔔乾)、鹹菜(醃芥菜)、貢菜、橄欖菜為代表的各種醃漬鹹菜, 還有醬瓜、香菜心、貢腐等醬菜,
專家點評:
“潮汕人吃‘白糜’, 配菜實在很豐富, 而且以醃制類居多。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保健科主任陳瑞芳教授說, 因為以前沒有冰箱, 用鹽來醃制海鮮、蔬果有助於保鮮, 一直保留下來, 形成一種飲食習慣。 醃制類的小菜很多潮汕人都喜歡吃。 但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這類食品中含有具潛在致癌性的亞硝酸鹽及其衍生物, 長期食用或增大致癌風險。 所以, 對各類醃制的“雜鹹”不是不可以吃, 而應適可而止。 如果有條件, 喝白粥最好炒些新鮮蔬菜吃。
心水菜式二:海鮮砂鍋粥
風靡大江南北的潮汕砂鍋粥, 在廣州早已盛行多時。 粥如其名, 多是用砂鍋明火, 生米煮現粥, 快七成熟時視個人喜好, 選擇加入蝦、膏蟹、生魚、珍珠蠔, 配上冬菜、蔥薑、芫荽和適量油鹽提味, 熱騰騰起鍋即吃。 特別是在冬天的晚上, 一眾老友出來覓食, 找個夠“鑊氣”人氣旺的街邊砂鍋粥店, 在南方有點涼但還不算太冷的寒風中圍著一鍋現點現做、新鮮出爐的海鮮砂鍋粥, 喝出一身微汗, 身子暖了, 胃也舒服了, 一天的勞頓可以消去大半。
專家點評:
潮汕地區靠海, 向來海產豐富, 用來入粥, 鮮甜可口, 風味尤佳。 常見的有蝦粥、魚片粥、蠔仔粥、蟹粥等。 陳瑞芳說, 海鮮粥優質蛋白多、營養豐富,
專家支招:粳米滋補 脾胃虛弱者最宜
“潮汕人對‘食糜’(喝粥)確實情有獨鍾。 ” 陳瑞芳說, 在她接觸到的潮汕人中, 多數家庭一天至少會食一餐“糜”, 有的甚至兩餐。 她分析說, 潮汕地處亞熱帶, 氣候悶熱, 濕熱較盛。 勤勞的潮汕人每天勞作出汗多, 又渴又累、食欲不振的時候喝一碗熱騰騰的粥, 既充饑, 也能養胃氣、生津液。 另外, 歷史上潮汕地區以水稻種植為主, 以前潮汕人生活水準低, 人口多食物少, 煮粥相對節儉。 潮汕靠海邊, 煮粥時加一些海產品, 鮮甜美味, 營養也很不錯。
如今, 這樣一種地域環境中形成的飲食養生習慣, 被“開枝散葉”到異鄉的潮汕人帶到國內外各地,對不少當地人也有深刻影響。
潮汕人用來煲粥的是粳米,就是普通的大米。南方人多吃大米,可能覺得天天吃這東西平淡無奇。陳瑞芳介紹說,粳米含澱粉、蛋白質、脂肪之外,還含有維生素B1、煙酸、維生素C及鈣、鐵等營養成分,可提供人體所需的基本營養和熱量。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粳米味甘、性平,能益脾胃、養陰生津、除煩止渴、補中氣,適合所有人食用,特別是脾胃虛弱、煩渴或營養不良、病後體弱等人群最適宜。
“潮汕人以粥養生,甚至視粥為‘補物’,是有一定道理的。”陳瑞芳解釋說,在中醫看來,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則“百病除”。粳米平補,特別是熬出來的那層黏稠的“粥油”,不但易消化,如果再加上新鮮美味的各種海鮮,營養更豐富。所以,對於長期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或是病後虛弱者,喝新鮮粳米熬的粥,確實滋補,所以民間常說“粥水養人”。不過,粥一般都比較容易消化吸收,糖尿病人不宜多喝。
潮汕人喜歡喝滾燙的熱粥,陳瑞芳分析說,這可能跟過去潮汕地區以喝井水為主,脾胃虛寒的人多,喜歡喝熱粥暖胃有一點關係。但她提醒說,潮汕地區食道癌高發,潮汕人粥喝得太燙,跟燙茶一樣容易損傷食道,不可不防。另外,太燙的粥經過食道很快到達胃中,也容易傷及胃黏膜,增加胃病的風險。 被“開枝散葉”到異鄉的潮汕人帶到國內外各地,對不少當地人也有深刻影響。
潮汕人用來煲粥的是粳米,就是普通的大米。南方人多吃大米,可能覺得天天吃這東西平淡無奇。陳瑞芳介紹說,粳米含澱粉、蛋白質、脂肪之外,還含有維生素B1、煙酸、維生素C及鈣、鐵等營養成分,可提供人體所需的基本營養和熱量。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粳米味甘、性平,能益脾胃、養陰生津、除煩止渴、補中氣,適合所有人食用,特別是脾胃虛弱、煩渴或營養不良、病後體弱等人群最適宜。
“潮汕人以粥養生,甚至視粥為‘補物’,是有一定道理的。”陳瑞芳解釋說,在中醫看來,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則“百病除”。粳米平補,特別是熬出來的那層黏稠的“粥油”,不但易消化,如果再加上新鮮美味的各種海鮮,營養更豐富。所以,對於長期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或是病後虛弱者,喝新鮮粳米熬的粥,確實滋補,所以民間常說“粥水養人”。不過,粥一般都比較容易消化吸收,糖尿病人不宜多喝。
潮汕人喜歡喝滾燙的熱粥,陳瑞芳分析說,這可能跟過去潮汕地區以喝井水為主,脾胃虛寒的人多,喜歡喝熱粥暖胃有一點關係。但她提醒說,潮汕地區食道癌高發,潮汕人粥喝得太燙,跟燙茶一樣容易損傷食道,不可不防。另外,太燙的粥經過食道很快到達胃中,也容易傷及胃黏膜,增加胃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