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心理透視:巨嬰在我們身邊氾濫
現今中國社會, “媽寶男”現象被廣泛熱議, 其實不論男女, 生理成熟、心理幼稚的人比比皆是。 國內精神分析學家武志紅根據自己的理解, 提出“巨嬰”一詞來形容那些身體和年齡上已是成年人, 但心理發展水準還停滯在嬰兒期的人。
嬰兒的心理有什麼特點?一是共生, 嬰兒的一切都依賴于母親, 心理上處於一種和媽媽未分化的狀態, 不分彼此, 還沒有自我界限;二是全能自戀, 嬰兒覺得自己是“全能神”, 世界按照他的意願運轉, 餓了一哭馬上就能吃到奶, 便溺了馬上有人清理;三是偏執分裂, 認為世界非黑即白,
從這個視角看, 中國社會可謂巨嬰氾濫。 6個月前的嬰兒和媽媽共生是正常的, 但之後就是病態共生了。 其結果就是人和人之間邊界不清, 這在家庭關係方面表現尤為明顯, 不論孩子年紀多大, 父母都得“親力親為”地幫忙。
從結婚開始, 孩子想不想結, 和誰結, 什麼時候結, 都要由父母把關;同時, 父母拿著子女的簡歷在公園“擺攤”, 收入、學歷、職位、房產、車產等條件明碼標價, 開始“交易”。 在巨嬰和父母的合力下, 這樣的婚姻相對穩定, 但缺乏情感, 從根基上為未來的生活埋下隱患。 婚後, 許多媽媽會跟著兒子進入他們小家庭, 構建共生關係, 從心理上對兒媳婦排斥,
除了家庭問題, 全能自戀和偏執分裂的巨嬰在生活各個方面都會遇到困難。 其中一個表現就是, 把一切矛盾、衝突歸結為別人和自己作對, 從不反思自己, 有時問題的根源是客觀因素, 巨嬰們也無法心平氣和地接受。 極端的情況下, 會發展為各種違法暴力行為, 比如馬加爵事件、殺醫、傷醫等重大社會事件;飛機延誤了,
外貌如嬰兒招人喜愛, 但心理如嬰兒幼稚、任性就會惹人方案。 如何擺脫巨嬰心理?家長方面, 應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不要凡事都插手, 自己也不要總以孩子為中心, 逐漸建立界限。 而對剛走入社會的人, 和父母相處時要自己拿得定主意, 不要依賴;與他人打交道要尊重、包容, 理解和接納不同的看法、觀點;不過分干涉他人, 同時對於別人的過分干涉溫和而堅定地拒絕。 還要學會對自己負責。 試著去理解自己的感受, 而不是盲目地否定和拒絕。 比如在憤怒時, 可以停下來感受一下自己憤怒時是什麼樣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