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中藥灌腸的作用
各種職業都會困擾著很多女性, 不管是已婚還是未婚, 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輕微的婦科炎症, 尤其是已婚女性, 出現婦科炎症的幾率會更高, 婦科炎症在出現後, 有的會採取灌腸治療, 尤其是像盆腔炎這樣的疾病, 灌腸可以直達病灶, 防止病情加重。
中藥灌腸盆腔炎如何治療?
本病以濕熱阻滯者為多, 治療原則利濕清熱解毒, 佐以活血止痛。 腫塊明顯者, 增加化瘀散結之品。
藥物組成:金銀花15g, 連翹15g, 敗醬草15g, 桃仁10g, 牡丹皮15g, 乳香8g, 沒藥8g, 黃柏10g益母草15g, 薏苡仁30g。 濕熱重者, 加車前子15g, 梔子10g;腫塊明顯者, 加皂刺15g, 浙貝母15g, 三棱10g, 莪術10g。
以上藥加水500ml, 浸泡30min煎成100ml倒出, 再加水300~400ml, 煎成100ml, 兩煎合併, 分2次灌腸, 保留2h以上, 每日1次, 10次為1個療程, 月經期停藥。 連續用藥2~3個療程。
中藥灌腸盆腔炎治療效果
療效標準痊癒:症狀、體征消失, 婦科檢查正常, B超檢查正常, 半年內無復發;好轉:自覺症狀消失或明顯減輕, 婦科內診檢查子宮和附件壓痛明顯減輕但仍有, 或半年內偶有復發;無效:臨床症狀和體征與治療前無多大改變。
現代醫學認為, 急性盆腔炎症期主要是組織充血水腫、粘連、炎性分泌物滲出, 大量的炎細胞浸潤, 甚至形成膿腫;慢性盆腔炎症期主要是組織粘連、水腫或兼有不同程度的充血。
急性盆腔炎的發熱期, 用藥主要以西藥抗生素靜滴或口服為主, 療效顯著;而急性盆腔炎的瘢瘕期及慢性盆腔炎, 乃濕熱寒凝瘀結, 氣血凝滯, 纏綿難愈, 反復發作, 一般抗菌藥物不易達到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