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腎小球源性血尿怎麼辦

正常人的尿液是呈透明或者輕微的淡黃色, 就算是上火發燒的時候, 也是以黃色為主, 但是有的人會發生腎小球源性血尿, 也就是俗稱的尿血, 尿液中有非常明顯的紅色也就是紅細胞, 這個症狀會讓很多人害怕驚慌, 這個時候一定要保持鎮定, 腎小球源性血尿怎麼辦?要及時到醫院查明病因進行對症治療才對。

正常人的尿液中沒有紅細胞或僅偶爾有個別紅細胞。 如果尿液中進入血液, 經離心沉澱後的尿液, 顯微鏡下每高倍視野有3個以上的紅細胞, 稱為血尿。 血尿分腎性血尿與非腎性血尿。 許多人認為血尿不必治療, 我們認為, 必須要消除導致腎性血尿的原因, 因為腎小球基底膜長期病變也會導致腎小球硬化, 從而引起腎臟的損害。 因此, 腎性血尿一定要早期治療。

血尿可分為單純性血尿,也可伴蛋白尿,管型尿,如血尿患者伴較大量蛋白尿和管型血尿特別是紅細胞管型,多提示腎小球源性血尿.

指導意見:

腎小球源性血尿產生的主要原因為腎小球基底膜斷裂,紅細胞通過該裂縫時受血管內壓力擠出時受損,受損的紅細胞又受不同滲透壓和PH作用,呈現變形紅紅細胞血尿,紅細胞容積變小,甚至破裂.腎小球源性血尿是一種症狀而不是一種疾病,引起的原因很多,應對症治療.

患者朋友一定要先進行實驗室檢查, 只有在檢查之後才能清楚患病的原因, 尿液檢查常有明顯異常, 鏡檢可見腎小球源性血尿, 尿中紅細胞呈多形性改變, 血尿發生率占70%~90%, 常為鏡下血尿。 尿蛋白常為非選擇性。 尿中可出現C3和α2巨球蛋白等大分子蛋白。 血液檢查腎功能早期大多正常,

少數腎小球濾過率下降。 血清IgG水準可輕度下降, 極少數病例C4水準降低, 部分病例血中IgM或IgG迴圈免疫複合物呈陽性。 血清IgA水準不高, 補體C3正常, 抗鏈菌素“O”滴度一般正常, 抗核抗體和類風濕因數陰性。

血尿也是慢性腎炎的特徵, 血尿有肉眼血尿和鏡下血尿之分。 肉眼血尿即為肉眼可看見的血尿, 尿色呈洗肉水樣, 混濁且呈紅色, 有的患兒尿液中夾有血絲或者血塊;而鏡下血尿則只有在顯微鏡下觀察才可以發現, 每高倍視野下紅細胞數大於1個。 血尿是大部分兒童慢性腎炎患者最常見的症狀。 當然, 血尿的原因眾多, 腎炎只是其中之一。 因此, 家長應加倍注意, 如發現症狀及時防治。

所以提醒大家的就是一旦發生腎小球源性血尿怎麼辦,

千萬別胡思亂想, 因為造成這個現象發生的原因很多, 並且每一種原因都有其對應的治療方法, 所以生活中要早發現早治療, 更不能像有些患者一樣認為尿血是不需要治療的, 這是天大的錯誤, 一定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責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