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反復感冒補元氣御“賊風”

王平教授, 主任醫師, 博士研究生導師, 湖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 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優秀繼承人, 湖北省首批省級重點優勢學科中醫基礎理論學科帶頭人。 臨證30載, 擅長用調補元氣法治療慢性疑難雜癥。 筆者有幸跟師侍診, 受益頗多。 現將其以調補元氣法治療體虛感冒的部分臨床經驗整理如下。

王平認為體虛之人, 反復感冒, 即使添衣戴帽, 亦難逃“賊風”之擾, 其虛有氣血陰陽虧虛之分, 但究其根源, 常與自身元氣虧損或阻滯有關。 元氣虧損, 不能化生元陰元陽, 不能激發體內氣血陰陽的生長,

亦不能振奮衛氣, 則難以護正以抗邪;元氣因三焦阻滯, 不能暢調于臟腑經絡, 敷布周身, 則亦難以固衛以御邪, 從而反復感冒。

體虛感冒病機三要

元氣充足, 氣血旺盛

“元氣”之說最早見于《難經》, 元氣是人生命的根本, 起源于先天, 系于命門, 通過三焦輸布全身, 以激發、維持各臟腑經絡組織的生理活動和機體防御外邪的功能。 徐靈胎說過:“正氣之蓄, 即為元氣。 ”《內經》指出:“正氣內存, 邪不可干”, “邪之所湊, 其氣必虛”。 反復感冒之人, 賊風外邪反復侵犯人體, 可見其肌膚腠理正氣之虛。

元氣對于抵御外邪具有重要作用, 體虛感冒, 其虛雖有氣血陰陽虧虛不同的偏重, 但歸根仍為元氣的虧虛, 正氣的不足, 因為元氣可以化生元陰元陽。

王平認為“陰血得元陰之助, 則源泉不竭;氣陽得元陽之升, 則生化無窮”。 因此, 元氣充足, 則為氣血陰陽提供了充足的物質基礎, 也激發和維持了氣血陰陽的生化和穩定, 內在的正氣才能充盛, 賊風邪氣也難以入內。

元氣內存, 衛氣振奮

《靈樞·營衛生會篇》有“衛氣出于下焦”之說。 張錫純認為腎命元氣是胸中大氣之根, 并指出:“腎系命門之中有氣息息萌動, 此乃乾元資始之氣······此氣既由少火發生, 以徐徐上達, 培養于后天水谷之氣, 而磅礴之勢成, 績貯于膺胸空曠之府。 ”并認為此“大氣”以元氣為根, 以司肺氣呼吸, 而肺氣的宣發作用, 很大程度上體現于對衛氣的宣發作用上, 以使衛氣布散于皮毛腠理。

可見, 元氣與衛氣關系密切。

由于元氣之根不足, 則難以激發和促進大氣之升騰, 胸中大氣就難以振奮衛氣, 衛氣也就難以溫分肉, 充皮膚, 肥腠理, 司開闔, 從而外邪易從皮膚腠理反復侵犯人體, 以致于反復感冒。

元氣通暢, 人即安和

《難經·六十六難》云:“三焦者, 元氣之別使也。 ”三焦是諸氣運行布散的通道, 當三焦通暢, 元氣才能更好地運行布散于肌腠玄關, 從而發揮固表衛外的作用, 正如《金匱要略》中強調:“若五臟元真通暢, 人即安和。 ”

另一方面, 張景岳強調:“三焦為臟腑之外衛。 ”三焦正因為有元氣的內在涵養, 才能更好地護衛臟腑之外圍, 臟腑外圍腠理堅固, 則邪氣難以入內。 因此三焦元氣, 通暢護外相輔相成, 如果元氣不足或阻滯, 則元陰元陽難以生化,

陰血難以調和, 氣陽難以振奮, 肌腠難以固守, 邪氣也就容易侵犯人體, 反復感冒。

體虛感冒不論氣血陰陽的何種虧損, 畏風的表現則其一也, “風為百病之長, 風邪清揚開泄。 元氣為諸氣之長, 元氣精柔內斂”。 故王平認為:體虛畏風, 反復感冒者, 調補元氣, 輔以解表, 正得其所。

調補元氣之法

調補元氣之法, 即培補元氣和調理元氣相結合的方法。 培補元氣在臨床上常分為補氣健脾充元氣、補氣提升培元氣、氣血雙補健元氣、調補水火養元氣、脾腎同調生元氣等具體治法。 因為元氣生于先天, 系于命門, 與兩腎息息相關, 常常借助腎臟以化生元陰元陽。 因此, 補元氣則離不開溫腎。

王平經常選用人參、太子參、黃芪、龍眼肉、淫羊藿、巴戟天、菟絲子、補骨脂等補元溫腎之藥物。

李東垣云:“元氣之充足, 皆有脾胃之氣無所傷, 而后能滋養元氣。 ”因此, 王平在溫腎之余很注重脾胃的運化和提升, 常選用焦楂曲、茯苓、白術、陳皮、砂仁、葛根、炙甘草等藥物。

他常教導筆者:對于體虛感冒, 在培補之時, 調理元氣的方法不可忽視, 可以通過激發肝腎氣化, 疏通三焦, 健脾升清, 使所培元氣能夠暢行于三焦, 并借助肝腎氣化和脾氣升清, 使先后天之氣相互化生, 使元氣上下內外通達, 布散于肌膚腠理, 從而真正起到抵御外邪的作用。 正如張錫純所云:“元氣之上行, 原由肝而敷布。 ”王平常選用柴胡、川芎、合歡花、茵陳、肉桂等與補益元氣之藥物相合以激發肝腎氣化,

選用葛根、升麻、荷葉等藥物以助元升清。

同時, 選用辛散解表藥物與培元固本藥物相合祛風散邪, 加強元氣在肌膚腠理的流行布散作用, 這樣不僅可以鼓邪外出, 亦無關門留寇之弊。 另外, 如汗出較多者, 在培元、舒達、散表之余, 還當固護肌腠以斂汗, 亦加強了元氣對玄關的固守作用, 使邪無隙可入。 對此, 王平常選用山茱萸、五味子、酸棗仁、浮小麥、煅龍骨、煅牡蠣等藥物來調補元氣。

病案舉例

李某, 女, 30歲, 2012年4月8日初診。

訴:在2010年產后受過風寒, 之后明顯感覺惡寒畏風, 即使到了炎熱夏季, 亦得穿外套戴帽子, 絲毫不敢吹風, 更不敢開空調, 稍有不慎則反復感冒。 而且動輒汗出, 感冒時則咳痰色白, 易流清涕, 頭暈乏力, 平時則以惡寒畏風為主, 如此反反復復持續兩年余,觀其面色白光白,舌淡胖苔薄白,觸其手尖冰冷,脈沉細弱。

此例患者因生產耗傷元氣,而又外感風寒,外邪乘虛而入,使其元氣更加耗損,而不只是一般的氣虛和陽虛,元氣虧損,不能化生陽氣,不能激發腎臟氣化,元氣不足以布散肌腠。故正氣難以抵御外邪,肌腠疏松,故明顯畏風寒,易汗出;陽氣不達四肢末端,故手指冰冷;元氣不能化生清氣上升,故頭暈。

治法:因元氣虧損偏于元陽的不足,治之當以培元固本、溫補腎陽之法以培補元氣;以健脾疏肝、辛散舒達之法以調理元氣。

處方:黃芪30克,白術15克,黨參10克,熟附片10克,細辛3克,淫羊藿10克,山茱萸10克,柴胡10克,黃芩6克,升麻10克,枳殼10克,陳皮10克,桂枝10克,防風15克,焦楂曲各15克,炙甘草6克。7劑。

2012年4月15日復診:服上方后,自覺畏寒惡風感較以前減輕,飯量有所增。繼服上方7劑。

4月22日再診:患者可以減少衣物,畏寒惡風明顯減輕,精神好轉,手尖不再冰冷,舌淡紅苔薄。再按上方去細辛,將熟附片、桂枝均改為6克,加干姜6克,浮小麥30克,五味子10克,當歸15克,生熟地各15克。10劑。

2013年3月,隨訪知其自去年服最后10劑藥后,病已痊愈。

體會

對于體虛感冒反復發作者,常可從元氣虧損的角度來考慮,元氣虧損,則難以激發和促進大氣之升騰,胸中大氣就難以振奮衛氣,衛氣也就難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則易被外邪時時侵犯;元氣虧虛,不能促進氣血陰陽的化生,不能激發臟腑的氣化,不能布散周身抵御外邪。而元氣的虧損常常有元陰元陽虧虛不同的偏重,當明辨之。

對于壯年之人,亦不可忽視痰濕瘀血等阻滯三焦,由于阻滯元氣不能通達內外,不能敷布肌腠,故而給虛邪賊風可乘之機。治療此類體虛感冒,當靈活結合培補元氣和調理元氣之法:注重腎臟氣化,肝臟敷布,脾胃升降,使元氣補中有行;注重三焦的通達,表邪的辛散,使行中有散;注重臟腑肌腠氣陰的柔斂,使散中有收。如此補調相結合之法,才能使元氣鼓邪外出,亦無關門留寇之弊。

如此反反復復持續兩年余,觀其面色白光白,舌淡胖苔薄白,觸其手尖冰冷,脈沉細弱。

此例患者因生產耗傷元氣,而又外感風寒,外邪乘虛而入,使其元氣更加耗損,而不只是一般的氣虛和陽虛,元氣虧損,不能化生陽氣,不能激發腎臟氣化,元氣不足以布散肌腠。故正氣難以抵御外邪,肌腠疏松,故明顯畏風寒,易汗出;陽氣不達四肢末端,故手指冰冷;元氣不能化生清氣上升,故頭暈。

治法:因元氣虧損偏于元陽的不足,治之當以培元固本、溫補腎陽之法以培補元氣;以健脾疏肝、辛散舒達之法以調理元氣。

處方:黃芪30克,白術15克,黨參10克,熟附片10克,細辛3克,淫羊藿10克,山茱萸10克,柴胡10克,黃芩6克,升麻10克,枳殼10克,陳皮10克,桂枝10克,防風15克,焦楂曲各15克,炙甘草6克。7劑。

2012年4月15日復診:服上方后,自覺畏寒惡風感較以前減輕,飯量有所增。繼服上方7劑。

4月22日再診:患者可以減少衣物,畏寒惡風明顯減輕,精神好轉,手尖不再冰冷,舌淡紅苔薄。再按上方去細辛,將熟附片、桂枝均改為6克,加干姜6克,浮小麥30克,五味子10克,當歸15克,生熟地各15克。10劑。

2013年3月,隨訪知其自去年服最后10劑藥后,病已痊愈。

體會

對于體虛感冒反復發作者,常可從元氣虧損的角度來考慮,元氣虧損,則難以激發和促進大氣之升騰,胸中大氣就難以振奮衛氣,衛氣也就難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則易被外邪時時侵犯;元氣虧虛,不能促進氣血陰陽的化生,不能激發臟腑的氣化,不能布散周身抵御外邪。而元氣的虧損常常有元陰元陽虧虛不同的偏重,當明辨之。

對于壯年之人,亦不可忽視痰濕瘀血等阻滯三焦,由于阻滯元氣不能通達內外,不能敷布肌腠,故而給虛邪賊風可乘之機。治療此類體虛感冒,當靈活結合培補元氣和調理元氣之法:注重腎臟氣化,肝臟敷布,脾胃升降,使元氣補中有行;注重三焦的通達,表邪的辛散,使行中有散;注重臟腑肌腠氣陰的柔斂,使散中有收。如此補調相結合之法,才能使元氣鼓邪外出,亦無關門留寇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