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道歉其實不用怵 人類天生愛原諒

有首暴露年齡的歌詞是這樣唱的, “道歉是最難的詞”, 出自英國搖滾明星艾爾頓·約翰1976年的一首歌。 但是這句話可能要被推翻了, 因為科學家們發現人類天生就容易原諒別人, 再也不用提心吊膽地道歉, 擔心對方不接受了。 《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ur)雜志的一項研究發現, 我們不愿意相信別人天生就是壞人, 即使曾經做過某些不道德的事, 一旦對方有了悔改, 立刻就會改觀印象。 心理學家解釋說, 這種寬恕可能是因為草率否定一個人, 會失去很多人際交往帶來的好處, 那么權衡利弊之下, 寬恕其實更有利。

研究實驗 觀察陌生人兩難抉擇

這項研究由耶魯大學、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共同進行。 研究發現, 善于發現別人優點, 看到別人好的一面是人類的天性, 我們會傾向于相信一個平時品行端正的人確實內心正直, 而對于做了出格事情的人, 只要他們稍加悔改就會立馬改觀。

研究人員進行了一系列實驗, 并讓超過1500名參與者觀察陌生人在面臨道德困境時的選擇——電擊別人就給錢, 這事干不干?雖然研究中, 有些人拒絕了這項交易, 但是也有人不顧忌給別人的痛苦同意了交換條件。

研究發現 我們會允許別人改過

耶魯大學的助理教授茉莉·克羅克特說:“大腦會以一種容易寬恕的方式形成社會印象, 人們有時候表現得差強人意,

但是我們會及時更新對方糟糕的表現。 ”否則, 如果對別人的認知還停留在其錯誤的時刻, 我們可能過早結束人際關系, 錯過這段社會關系帶來的諸多好處。

研究人員表示, 寬恕對發展和維持社會關系至關重要。 這不僅僅原諒了他人, 更重要的也原諒了自己。 而且, 人們會相信第一印象就很好的陌生人, 并且不會輕易更改。 相反的是, 如果對方第一印象有點糟糕, 就不會如此根深蒂固, 反而會因為一點小事而發生改觀。 比如在實驗中, 當看到“壞”人變得同情并關心他人時, 受試者會立馬改變印象, 覺得他是個“好”人, 直到他再次電擊了他人。

研究意義 有助理解關系型障礙

助理教授克羅克特說:“我們的這項研究揭示了人們傾向于給別人甚至是陌生人改過自新的機會。

”由于人類是社會型動物, 需要維系廣泛的社會關系, 這種社會屬性讓我們容易忽視別人的小缺點和問題。 就像古話說的那樣“水至清則無魚, 人至察則無徒”。

牛津大學的首席作家兼博士詹妮弗·西赫說這項研究有助于讓我們加深對社會關系困難精神障礙的理解, “能有準確評判他人的能力, 對于發展和維持健康的人際關系格外重要。 我們已經開發了新的對他人形成印象的測試工具, 可以幫我們更好地理解關系障礙。 ”

所以, 其實對不起沒有那么難說, 在我們自己內心糾結的時候, 可能對方早已經原諒了, 有些不必要的矛盾就是由誤解產生的。

■揭秘

這些暗示你能看懂嗎

雖然我們習慣于原諒別人, 但是與人交往時學會察言觀色也很重要。 這些同樣有助于對別人形成正確的印象和評價。

語句停頓增多

說謊對于身體和大腦都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首先, 大腦首先浮出的都是真相, 在編造謊言的時候會一直壓抑它的出現。 于是, 這就造成了談話中一些不自然的停頓, 有時候為了拖延時間, 還會反問一些問題, 例如“你為什么問這個問題”。

眼神左右亂飄

人類比其他動物有更多的眼部表情和動作, 如果我們試圖隱藏一些東西, 眼神絕對可以吐露真心。 如果向左側看, 通常是在回憶, 但如果向右邊瞄, 那多半是在創造性思考了。

呼吸變得沉重

如果有人在你面前突然氣息沉重,

身體出汗增多, 脈搏加快, 呼吸節奏變短、變淺, 那么就要當心, 他可能在想說謊了。 張樹婧編譯

[責編:王卓]